您的位置: 首頁 > 文化教育 > 详情

“80後”科學家研究納米粒子送藥治病

2016年04月22日 00:00:00  來源:香港法治网

【本报综合报道】大公網421日訊,創新及科技局和港科院相繼成立,本港科研人員對其寄予厚望。土生土長“80”科學家蔡宗衡期望,政府能增加研究經費,以及提供更多資源及獎學金,鼓勵中學生投身科研,向本港家長傳達“科研其實有出路”的強烈資訊。這位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學系(生物醫學工程)助理教授,憑研究納米粒子科技傳送藥物抑制有害細胞,獲得本年度“裘槎前瞻科研大獎”。

32歲的蔡宗衡是土生土長香港人,中學畢業於香港華仁書院,更是2000年中學會考的十優狀元,其後負笈美國,於史丹福大學取得化學工程學士和碩士學位,2013年回港加入中大,主要研究興趣為藥物輸送、“生物納米”相互作用、生物納米材料。

蔡宗衡表示,因為爺爺是中醫師,會考後曾打算做一個中西合璧的醫生,但認為醫生能幫助的病人人數有限,故放棄從醫,改為投身生物醫學工程,希望研發新技術,為醫療問題獻計,協助醫生提供更有效治療。

助腎病患者及早治療

蔡宗衡指出,化療將好與壞細胞都殺掉,令身體極為虛弱,因此研究納米技術,針對性抗擊癌細胞。他舉例,設計出一粒納米粒子裝住不同成份的藥,再經靜脈注射有效進入體內,抑制有害細胞。他形容,就好似木馬屠城的那隻大木馬裏面裝著士兵,進城後對抗敵人。

現時本港有7000多名末期腎衰竭病者,人數較10年前上升近九成,蔡宗衡指出,腎病在華南地區發病率高達10%12%,加上慢性腎衰竭並不能治癒,治療過程亦對患者帶來沉重心理及經濟負擔,因此希望納米粒子輸送科技,可助腎病患者及早治療。早前,他成功發現一種納米粒子與腎之間產生一種新穎的“生物納米”相互作用,證實了直徑約75納米的粒子,經靜脈注射後能累積在腎小球膜上,繼而可大量進入系膜細胞,有助於發展針對腎的納米粒子輸送科技。 他成為今年“裘槎前瞻科研大獎”得主並獲得五百萬港元獎金,亦是2012年設立此獎項以來,首位中大得主,他希望在裘槎大獎的資助下,未來可設計用作體內 偵測腎病的納米粒子。

作為科研人員,他稱,本港先後成立了創科局和港科院,反映政府鋭意推動創科及科研發展,期望政府可提供獎學金,啟發更多年輕和具潛質的香港學生,投身科學與工程事業,又笑説自己經常在開放日等説服家長讓子女報讀工程等學科。他又鼓勵各大學不同領域的科學家與港科院能攜手合作,推動香港科研發展 作出貢獻。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梅大高速坍塌事故目击者:有车
梅大高速坍塌事故目击者:有车图为事故现场,有多辆汽车被困,其中不少车辆已经烧毁。(网上图片) 【本报讯】5月1日凌晨2时10分左右,梅...
港大学毕业生全职空缺首季减三
港大学毕业生全职空缺首季减三◆大学联校就业数据库(JIJIS)的最新数字显示,今年首季向大学毕业生提供的全职空缺只有1.6万多个,较去年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