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文化教育 > 详情

沒錢沒技術 支教大學生大涼山深處修建了三座橋

2016年09月21日 10:56:49  來源:中國青年報

火普村吊橋建成曹禮勇(最後一排左二)和孩子們的合影。照片由本人提供

【本報訊】據中國青年報報導,在海拔3000多米的大涼山深處,即便是盛夏的正午,氣溫也只有十幾攝氏度,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彝寨人民的熱情。

7月26日,四川省昭覺縣解放鄉火普村,近百名彝族群眾聚集在穿村而過的拉青河邊,為這座全長五十米的鋼板吊橋舉行了簡樸而隆重的落成儀式。

剪綵的嘉賓中,曹禮勇一身運動裝,被孩子們簇擁著,笑得格外燦爛。鮮有人知道,為了促成火普村吊橋的落成,這位四川大學化學工程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先後募集善款26萬餘元,經歷了近一年的奔波。

這也是他在大涼山發起建成的第三座助學橋。

沒錢沒技術,一個支教的大學生要修座橋

2013年8月,曹禮勇參加了團中央、教育部派出的中國青年志願者第十五屆研究生支教團,成為四川省昭覺縣樹坪鄉中心校的一名支教老師。

這裏地處大涼山腹地,海拔在2000米以上,山路崎嶇,交通閉塞。一條拉哈日呷河將學校與對岸的瓦布穀立村分隔開來,村裏的50多個孩子每天須步行一個多小時山路,再通過拉哈日呷河上的一座簡易吊橋,而後趟過一條齊膝深的小河,才能到達學校。當地人最擔心雨季山洪暴發,洶湧的拉哈日呷河水倒灌進小河,使得水位猛漲,徹底阻斷孩子們的上學路。

山裏的雨來得特別急。9月初的一天早上,照常上課的曹禮勇一進教室就發現班裏少了4個孩子。“我們班一共只有16名學生,少1個,也一眼就能看到。”他連忙去找校長,這才明白之前自己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在這裏竟已司空見慣。

下課後,曹禮勇冒雨來到阻斷孩子們上學路的那條小河旁,用一段視頻拍下了翻滾的河水。他在朋友圈裏寫道:“泥濘山路、洶湧洪水,坎坷崎嶇的上學路,不知道我的學生明天又有多少能來上課。”

然而第二天的情況卻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4名學生全部坐在了教室裏。 那個場景令曹禮勇“永遠都不會忘記”:他問學生們是怎樣從那條小河過來的。4個孩子輕描淡寫地答,“水裏走過來的,個子高的背個子小的。”學生胸口以下的衣服全濕透了,還不停地滴著水,這讓曹禮勇“心裏很不是滋味”。他趕忙在操場上生起火堆,幫孩子們取暖,幾個孩子卻紛紛從書包裏取出被浸濕的課本,湊在火堆前小心翼翼地把課本先烤幹。曹禮勇說,自己就是在看到這一幕的瞬間下定了幫孩子們修橋過河的決心。

沒錢沒技術,一個在校學生要修座橋?這談何容易。曹禮勇從母校四川大學搬來了“救兵”。在學校團委老師的幫助下,他把土木工程專業的同學請到大山裏實地勘察,並據此繪製出詳實的施工圖紙。為了省錢,他幾乎跑遍了當地的建材市場,問價格,做預算,並將預算表在內的所有資訊都發佈到了網上,通過眾籌的方式募到上萬元善款。當地彝族老鄉得知支教來的曹老師要為娃娃們上學而修橋,紛紛要求出義務工。

曹禮勇感慨:“因為省去了人工成本,開銷純粹就是材料錢,進展也特別快。”僅用了不到一個月,一座長8米、寬2米的涵管混凝土橋就建成了。

凝聚社會愛心與善款的鋼板吊橋

支教期間,曹禮勇經常利用課餘時間到大山深處的村莊家訪,有時要步行十幾公里,這讓他切身體會到山裏孩子的上學難。

隨著瞭解的深入,曹禮勇得知學生們上學途中必經一座簡易木板橋,因年久失修,橋墩不穩,而且橋面的木板已大面積破損鬆動。到了冬季,雨雪夾雜之下,橋面異常濕滑。加之河谷地帶風力強勁,橋身在山風的裹挾下劇烈搖擺,幅度甚至超過了90°。

曹禮勇清楚,每天有幾十名孩子從橋上通過。修橋在他心中已是刻不容緩。然而,要翻修這座70多米長的吊橋,必須請專業的路橋公司施工,僅初步預算就要十幾萬元。村裏無力負擔,而網上的小額籌款又是杯水車薪。

就在曹禮勇為資金四處奔波時,事情出現了轉機。一位深圳的企業家偶然從網上得知曹禮勇的情況,被他的愛心所打動。將曹禮勇請到了自己公司,詳細瞭解吊橋的設計和預算,主動提供幫助。在她的引薦下,一些有助學意願的愛心人士紛紛參與。

當曹禮勇將所有的設計圖紙和工程預算發到微信群裏,不到半天的時間就籌到全部資金。這讓他吃驚不已。他覺得現在這個社會並不缺獻愛心的人,真正缺乏的是完整透明的流程與值得信賴的管道。“我所做的無非是將所有的預算公開,將每一個最新進程都如實、及時地告知捐資人。”

捐款很快就全部到賬,在多方協調之下,開工僅一個月,紅旗吊橋完工。為增強橋體的穩定性,河兩邊的橋墩都加固,河中央豎起了一座新的橋墩,使橋體的擺動幅度得以減半,所有的木板都被帶有防滑花紋的鋼板所取代。“這樣不僅非常的平坦,還十分牢固,在上面跑步都完全沒有問題。 ”曹禮勇說。

渴望幫孩子們走出大山,開啟別樣的人生

2014年夏天,為期一年的支教結束了,索瑪花兒在大涼山深處盛開。

“有人說‘支教就是用一年的時間做一件一輩子都難以忘懷的事情’,但我覺得並不是這樣。”曹禮勇認為,“支教是用一年的時間去開啟一件一輩子都覺得有意義的事情,然後持之以恆地做下去。”

離開的時候學生和他都沒有哭。他不習慣學生的“情感氾濫”和依賴。曹禮勇“很平靜”地跟孩子們講:我也要回學校繼續讀書了,但我還是會經常回來,看看你們有沒有好好地學習。

這是一個聽起來並不宏偉的約定,但曹老師說到做到。回到川大後,他便和身邊的朋友在支教過的學校設立了“山鷹獎學金”,獎勵品學兼優的孩子。另一項由曹禮勇具體負責實施的“雛鷹圓夢扶貧助學計畫”覆蓋了美姑、昭覺兩縣9所學校,通過愛心結對的形式對上百名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進行長期資助。自2014年至今,已累計發放資助款20餘萬元,實現了資助人與貧困學生的一對一幫扶。每個學期,曹禮勇都要對大涼山的這9所學校進行回訪。一方面是將助學款親自送到孩子們手中,另一方面則是持續尋訪需要幫助的困難學生。

就在去年的一次回訪中,曹禮勇瞭解到火普村的情況。拉青河上的吊橋年久失修,多次被洪水沖毀,已在3年前被廢棄。當地50多名學生不得不繞行5公里,靠兩根水泥電線杆搭成的簡易橋過河。而此時的曹禮勇已不再是支教老師,在募款過程中遇到了因身份尷尬而帶來的困難。他把情況反映給了學校,在四川大學團委的多方協調下,先後通過兩家慈善機構募得全部款項,促成火普村吊橋重建工程於今年5月啟動,並在7月底順利建成。

吊橋的建成不僅解決了孩子們上學難的問題,更對火普村的精准扶貧起到了很大的助力作用。當地政府已制定詳細的規劃,將火普村吊橋納入新農村建設,有計畫地在吊橋附近的拉青河兩岸興建彝家新寨。今年5月,國土資源部部長薑大明在四川視察時,還專程來到火普村,實地調研了彝家新寨的建設情況。今後兩年內,100多套具有彝族特色的新居將在拉青河兩岸拔地而起,新落成的吊橋將成為當地村民往來的重要通道。

三年三座橋,曹禮勇的故事在當地傳開,彝族老鄉們親切地喊他“的日木牛”。許多人不知道曹禮勇是誰,卻都知道有個為孩子們修橋的的日木牛。“彝族老師幫我起的彝文名字,”曹禮勇說,“‘的日’是當地的一個大姓,‘木牛’是家中排行老三的意思。而我就是我們家三兄弟中最小的那個孩子。”

曹禮勇出生在福建龍岩的一個農民家庭,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母親在家務農。每到週末,他都會隨母親插秧、除草、施肥、割稻子。曹禮勇的父母深信只有教育才能改變命運,所以將三個兄弟都供到了上大學。“現在我兩個哥哥在廈門和泉州工作,爸媽也被接到了城裏。可以說,讀書改變了我們一家人的命運。”

“當我看到這些彝族孩子,總能想起小時候的自己,就會發自內心地想要去做一些事情,幫助他們讀書,幫他們走出大山,快一點擺脫貧困,開啟不同於父輩的人生。”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港大学毕业生全职空缺首季减三
港大学毕业生全职空缺首季减三◆大学联校就业数据库(JIJIS)的最新数字显示,今年首季向大学毕业生提供的全职空缺只有1.6万多个,较去年同...
蔡若莲:港生PISA的表现持续理
蔡若莲:港生PISA的表现持续理蔡若莲(前排右九)与其他地区的代表合照。(政府新闻处)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当地时间4月17至19日在马耳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