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文化教育 > 详情

90后洛阳小伙痴迷剪纸技艺 终成非遗传人

2022年05月04日 12:10:26  來源:文汇网

90后青年畅杨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横水镇元庄村人,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孟津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年轻人、剪纸技艺、非遗传人,三个名词集于一身,让畅杨杨的故事满含机缘。

畅杨杨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记者戚红丽 摄)

从小生活在农村,见惯了红白喜事中和节日里老人剪的窗花纸,畅杨杨对此就格外留心。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逢婚丧嫁娶和春节元宵,市面上没有丰富多彩的装饰品可买,要烘托节庆氛围,离不开剪纸。此外,妇女们做布鞋时,要先用纸剪出鞋样,再把纸样贴在布料上,依托鞋样剪布料,就降低了剪错的概率。对于这些,畅杨杨都暗暗记在心里。

“如果我在城市里长大,很可能接触不到剪纸,也不会对剪纸产生兴趣,农村的生活环境,对我与剪纸结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畅杨杨说。

上学之后,畅杨杨对美术的天赋展现了出来,他剪出来的作品常常让美术老师眼前一亮。初中时,他的作品多次在竞赛中获奖。但是,畅杨杨喜欢文科、不喜欢理科,就造成了学习上的落后。高中没毕业,他就去了工厂里打工。

业余时间,畅杨杨没有喝酒、打游戏等同龄人的爱好,只喜欢琢磨剪纸,有一次,他在网络贴吧里看到山西朔州一个剪纸大赛的作品征集活动,就把自己的作品寄了过去,这一次他获得了三等奖。

前去领奖时,畅杨杨接触到了二三百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剪纸艺人,这些人的作品,让畅杨杨见了世面,也让他萌生了辞掉工作,专门从事剪纸工作的想法。

跨出这一步是很艰难的,家人也表示不理解,在农村,剪纸只是妇女农闲时偶尔从事的手工活儿,并不能算正当职业,更不能养家糊口。但是,畅杨杨毅然决定放下其他工作,把剪纸这项技艺发扬光大。

畅杨杨不辞辛劳,去洛阳、郑州等地拜访了专业人士,并且认识到,老家的这种世代相传的剪纸技艺,其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畅杨杨意识到剪纸可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就开始了系统的搜集整理工作。这期间,由于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畅杨杨只是靠着父母偶尔给的零花钱支撑这项工作。

在搜集整理剪纸素材的过程中,畅杨杨发现,剪纸技艺经过千百年的积累,承载了众多中国的传统观念,比如多子多福、年年有余、劳动光荣、勤俭持家等等。因此,他更加意识到剪纸技艺传承和发扬的重要性。

在此期间,畅杨杨潜心研究,创作出了《洛阳年俗——孟津篇》、《河南民间绣样——麒麟送子》、《家住黄河南》等作品,并在全国剪纸大赛获奖。2012年他创作的反映农村发展变化的作品《廉政为民》剪纸,还获得河南省民间文艺最高奖“金鼎奖”。2012年底,有人慕名到畅杨杨家里,出2000元拿走了4幅剪纸,还有人找上门请他办展览。同时,他继续参与不同的全国性剪纸大赛,不断获奖,为孟津剪纸申遗赋能。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孟津剪纸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久前,畅杨杨还入选了2021 “河南非遗年度人物”。

畅杨杨的作品里,饱含了传统文化元素和浓浓的乡土气息。在他的作品《大河之南》中,他把从小听到的洛阳的传说、风土人情等全部剪在了一张作品中,有河图洛书、黄帝铸鼎、老子骑牛、仓颉造字,龙门石窟、白马寺、少林寺,还有当地人婚嫁、劳作的场景。

在作品《家住黄河南》中,他依托位于老家的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和坐落在黄河南岸他出生的村落进行展现。画面中,农田里有人耕种,树下乘凉的奶奶们在拿针线绣花,山坡上奔跑着小羊、小狗,浓浓的乡愁跃然纸上。

在自己创作的同时,他还和教育部门结合,在孟津一些学校推广剪纸进校园的活动。他筛选出了孟津黄河鲤鱼、孟津梨等具有孟津地方特色文化的题材,让学生在剪纸记忆中,了解、传承传统文化、乡土文化。

“‘剪’只是技艺手段,剪纸本身还是一种价值观的表达,是主流文化通过剪纸的再现。”畅杨杨说,在创作中,他很注重对主流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呈现,比如他用剪纸反映红色文化和文明传承,他觉得这也是一名非遗传承人应该有的文化担当。(香港文汇网 记者戚红丽、刘蕊 河南报道)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国产破冰船“雪龙2”号抵达香港
国产破冰船“雪龙2”号抵达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礼宾府观看“雪龙2”号模型,并设宴欢迎自然资源部代表团及“雪龙2”号极地科考队。图片:李...
特首:港拚经济列四重点
特首:港拚经济列四重点◆李家超说,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后,政府全面拚经济会从四方面重点工作着手。中新社 ◆今明两天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