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法学前沿 > 详情

APP广告难关闭?专家:要给用户一个说不的机会

2020年12月29日 11:46:13  來源:香港法治网

APP广告 想对你说不有点难

历时近一年的智能电视开机广告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终于有了结果。近期,江苏消保委向法院主张的智能电视开机广告必须拥有一键关闭功能,得到判决支持。电视的广告终于可以关了,但是一些APP的广告依然无法一键关闭。

微信朋友圈会推送个性化广告,而且根本找不到关闭选项,有些APP还会强迫用户在使用前欣赏长达几十秒的广告,让人不胜其烦。

1216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了《APP广告消费者权益保护评价报告(2020)》。上海市消保委连续15个月对1600个不同类型的APP进行广告监测后发现,APP广告关不掉、个性化广告推荐不可选择等问题较为突出,部分APP广告还存在违规获取用户信息、未经用户允许就私自下载新APP等问题。

获取用户信息完成广告推荐

技术专家指出,APP广告多为精准推送型广告,大量APP广告后台还采用竞价交易模式,这种投放模式都以获得消费者的大量信息为前提。

现在有画像和追踪的技术,完全可以做到知道你想买什么或猜到你想买什么。”APP专项治理工作组专家何延哲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业内专家表示,直接或间接获取用户数据、完善用户画像的方式有很多。最常见的用户数据来源依然是用户的个人资料和浏览数据,包括搜索记录、在各个页面的停留时长、从哪个页面进入哪个页面等,从而为用户建立起一套包含多个标签的画像,比如男性、研究生毕业、40岁、收入偏上、已婚、有一子、养宠物等

更不易被察觉的是嵌入在APP内的SDK(软件开发工具包)。它是APP内提供特定功能或服务的插件,比如广告、支付、地图等。SDK的意义在于,当开发者需要调用某项功能时,不需要从头自行开发,只需要接入SDK即可。

专家解释,当甲、乙两款APP都采取了同一家广告SDK时,那么甲和乙收集的数据都可能上传至这一个SDK上,甲和乙之间天然形成了数据共享。用户在甲上的搜索记录和使用习惯有可能就会被反映在乙上。

确实,近年来,由第三方SDK引入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小觑。1222日,南方都市报发布的《个人信息安全年度报告》显示,其对60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情况进行测评分析发现,平均每款APP使用11.3SDK。而对20款头部SDK测评结果显示,有三成SDK实际获取的权限超出其在官方文档中声明获取的权限,有隐瞒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嫌疑。

APP广告想关掉确实不易

你可以给我推送广告,为什么我就不能关闭呢?这也是APP广告的最大槽点之一。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提出,可以给用户画像,推送广告,但用户有知情权、控制权、删除权。何延哲说。

根据广告法,以电子信息方式发送广告的,应当明示发送者的真实身份和联系方式,并向接收者提供拒绝继续接收的方式。可《APP广告消费者权益保护评价报告(2020)》对600APP的广告行为进行深度分析后发现,58%APP含有广告,其中69.7%的广告没有关闭键。同时,针对600APP相关功能设置测试发现,仅有14.5%APP可以找到个性化广告推荐关闭入口。

找到关闭入口,也并不那么容易关掉广告。有媒体报道,记者在专家的指点下,通过设置关于微信《微信隐私保护指引》腾讯《隐私政策》广告关于广告如何管理您看到的广告管理个性化推荐广告登录等足足10多个页面,才关闭了微信朋友圈个性化广告推荐功能。但微信同时提醒,关闭该功能后您仍然会看到广告,但相关性会降低;而且用户主动选择关闭个性化广告推荐的有效期只有6个月。之后若不重复以上操作,微信朋友圈又会自动推荐个性化广告。

要给用户一个说不的机会

至于APP广告发布平台出于什么目的不赋予消费者关闭广告的权利,何延哲分析,这与免费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有关,消费者已经习惯了在互联网上免费获得信息,但商家总要赢利,广告无疑是一种好的支撑方式。如果大家都把广告关闭了,这种商业模式就无法支撑。

何延哲本人其实并不太反感互联网跨平台的广告,因为他知道这中间传递的信息是针对设备的用户画像,而不是个人可识别的信息,比如手机号、身份证号、住址。我们不是要完全禁止个性化广告,如果不存在个性化广告,那就只能回到传统媒体的广告时代了。何延哲说,但商家推送广告也要适度,并且给用户一个关闭的权利。

何延哲认为,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广告逻辑不够透明。一定要让消费者清楚,APP收集了哪些个人数据,这些数据的用途是什么,我能否禁止别人使用这些数据。

比如,在谷歌上,用户可以看到系统基于个人使用偏好生成的一系列标签,包括教育背景、家庭收入、婚姻状况、宠物等,这样人们对于谷歌可能推送的内容也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谷歌用户还可以选择一键关闭个性化推送。

所幸的是,针对这种广告乱象,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重拳出击。今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纵深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通知》,重点聚焦APPSDK违规处理个人信息、设置障碍、频繁骚扰用户、欺骗误导用户以及应用分发平台落实责任不到位等问题。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国内市场检测到的APP数量超过350万款。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1224日表示,截至目前,已经对52万款APP进行了技术检测工作,发现了一批有问题的APP,责令1571款违规APP进行整改,公开通报了500款,对整改不到位的及拒不整改的直接下架,涉及120款。

只有标准化,才能实现监管检测的自动化、智能化。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说。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APP用户权益保护测评规范》10项标准。对于消费者特别关心的最小必要化等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原则,也制定了相关系列标准,涉及通信录、录音、人脸、位置、图片、软件列表、设备、录像等信息收集使用规范等。

同时,严守广告及广告主的合规性,也是守护消费安全的重要防线,业内专家表示,APP发布者要尽到对广告内容审核的义务,为消费者把好关

“APP一直想数据变现,却忽略了数据应该是为了给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只有转变成这样的观念,才能变得更好用、更安全,才能更有前景。何延哲强调。

相关链接

APP偷听我们谈话? 技术上可行商业上没必要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谈话中涉及到什么东西,很快就会接到相应的广告推送。以至于很多人都怀疑,APP是不是偷听了我们的谈话,要不怎么会如此精准呢?

何延哲说,APP偷听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只要打开手机的录音权限,就可以实现录音。不过,手机操作系统会针对录音权限设置开关和提醒,这样就很容易被发现,让录音变得不太容易隐蔽。

一旦被发现,就会形成实锤,未经用户允许收集个人敏感信息会触犯法律。冒如此大的风险,去推送一条广告,对商家来说得不偿失。何延哲说,而且偷听会形成大量的语音信息,这些语音信息要存储起来,再去筛选、提取,成本很高。

至于很多人为什么会产生APP偷听我们谈话的错觉,何延哲举例说,你走进一家耐克店,发现朋友圈推送了一条耐克的广告,就觉得会有问题。但事实上可能是耐克给全国10亿网民都推送了这条广告,只不过恰好你在店里而已。

何延哲表示,他们在对用户常用的千余款APP进行检测时,还没有发现哪一款APP偷听。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国产破冰船“雪龙2”号抵达香港
国产破冰船“雪龙2”号抵达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礼宾府观看“雪龙2”号模型,并设宴欢迎自然资源部代表团及“雪龙2”号极地科考队。图片:李...
特首:港拚经济列四重点
特首:港拚经济列四重点◆李家超说,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后,政府全面拚经济会从四方面重点工作着手。中新社 ◆今明两天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