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香港萬象 > 详情

退保諮詢明結束 學者籲檢討長生津解燃眉之急

2016年06月20日 11:36:29  來源:大公網

圖:有學者認為政府應先向爭議性較少的議題“落手”,如檢討長者生活津貼,支援有經濟需要長者/法新社

【本報訊】據大公網報導,為期六個月的退休保障諮詢於明天結束,政府共收到逾1000份意見書,社會集中兩個最大爭議性題目發表意見,即強積金對沖及是否實施“不論貧富”方案,昨日亦有團隊遊行表達訴求。有學者認為兩個議題難有共識,認為政府應先向爭議性較少的議題“落手”,如檢討長者生活津貼,支援有經濟需要長者;有政策倡議及工會代表認為,社會對“不論貧富”方案的呼聲較大,而且經過半年諮詢,政府亦不能定出沒有方向的結論,期望政府可為退保定出時間表及政策方向。

本港現時有四根支柱,保障市民生活,政府於半年前《退休保障前路共建》展開諮詢,瞭解市民對退保前路的看法,應強化多根支柱,還是應增設公營管理的供款計畫,以增加多一條支柱。檔列出模擬港大學者周永新的全民養老金成為“不論貧富”方案,以及需要資產審查的“有經濟需要”方案,政府於檔內表明,對“不論貧富”原則有保留,擔心財政上難以持續,以及資源分配欠缺針對性。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昨與多個民間團體發起集會及遊行,爭取落實全民退保,逾500人由中環遮打道行人專區前往特首辦外,爭取全民方案。

長者寧要穩定收入安老

六個月諮詢期中,社會幾乎將“火力”集中在兩個方案中,惟分歧卻未曾收窄。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表示,過去數月社會關注標準工時及退休保障兩大議題,而他多次落區所見,市民關心退保議題比標準工時更甚,不少長者期望政府落實沒有審查的方案,尤其部分有資產的長者,擔心長壽風險,寧願有穩定收入安老。

鄧家彪又認為,退休保障議題討論多時,有迫切性儘快推出方案,解決退休保障問題,例如先解決部分議題。他指出,今次諮詢檔列出多個強化現行支柱的方案,解釋了各個方案,惟社會似乎未有深入討論,即便是最多人談論的“不論貧富”方案,亦較少觸及如何融資,如何確保其財政持續等。

行多幾步強化四支柱

社聯政策研究及倡議業務總監黃健偉稱,社聯一直支持在退保方面有更多討論,今次諮詢正好透過討論,讓社會大眾瞭解。他指,諮詢期間接觸了許多市民及團隊,大眾原本並不瞭解諮詢內容,社聯會向他們解釋方案,有的會擔心全民方案的可持續性,但當他們知道可有更多融資方法,都支持全民方案。黃健偉又期望,政府透過今次諮詢,可以明確掌握民意,為退保定出時間表或實質路向,不要再停留於討論階段。

扶貧委員會委員羅致光指,政府立場很清楚,但在餘下約一年任期無可能實施任何方案,希望可以推出措施與有經濟需要的長者。羅致光又認為,今次政府既然展開了諮詢,收集好意見,不能到最後沒有任何方向,認為政府有責任、有必要向前“行多幾步”,包括令每條支柱強化,而關於不同支柱,委員會亦收到意見。

羅致光期望,政府可以先向爭議較少的方向“落手”,例如長者生活津貼,早前曾承諾實施兩、三年會作檢討,審視包括經濟審查等因素,今次諮詢亦有就政策收到意見,認為政府可以考慮先作改善。

另外,昨日繼續有團體就退保提出建議,香港政策研究所公佈退保方案建議,以4000元為每月基準生活指標,如申請人每月工作收入及資產可產生回報收入,低於指標,就可得當中差額作津貼。計畫又另設最多3500元的租金津貼,協助自住而有需要的長者,整個計畫料可涵蓋全港近九成長者。研究所建議,以此計畫代替現行的三個長者福利金制度,包括長者綜援、長者生活津貼及俗稱“生果金”的高齡津貼,加強支援有經濟需要的長者。

對沖不對沖勞資“企硬”

圖:政府舉行了多場不同形式的公眾諮詢活動,包括地區論壇等/資料圖片

強積金對沖削弱雇員保障權益,商界至今仍堅持不能取消強積金對沖,惟政府強調需要處理,勞方亦堅持取消,爭持不下。至最近有學者提出設失業保險金以取代對沖,商界持較開放態度,令對沖問題一度現曙光,但有工會代表指,失業保險金未有計及累積權益,若取代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必不會“收貨”。有學者認為,失業保險金是較可行的方法,但要取消對沖涉及問題複雜,至少數年才可解決,現屆政府難以解決。

據積金局最新報告,去年強積金受託人共處理超過4.7萬宗強積金對沖申索,較2014年增加1900宗,上升超過4%。去年對沖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的申索總額為33.54億元,較2014年增加3.48億元,去年最高一宗索款額為對沖39萬元,從2001年7月至去年底,雇主透過對沖機制提取280億元。

強積金為本港退休保障的其中一根支柱,而對沖機制卻削弱了支柱功能,政府多番強調要處理問題,惟勞資雙方就對沖問題“企硬”,未有任何共識。自由黨主席鐘國斌指,商界堅決反對取消強積金對沖,雖然近日有提出設失業保險金,但現階段方案仍未有細節,政府亦沒有回應,難以再作深入討論。

工聯會理事長吳秋北則認為,社會經過諮詢後,對強積金對沖禍害有更多認識,亦逐漸有共識希望取消對沖。他又指,諮詢期間社會對該議題討論非常熱烈,大家都明白強積金對沖損害雇員利益,勞方亦樂意與商界商討解決方案,期望商界可以一同解決問題。

勞方拒失業保險代遣散費

近日中大前校長劉遵義提出失業保險金方案,吳秋北認為,失業保險金是保障雇員,惟保險金沒有計及雇員長期服務的累積權益,若果要取代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勞方不會接受。

港大社工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羅致光形容,當雇主不願付出、雇員又不希望沒有遣散費或長服金,設失業保險金,是較可行的做法,從商業登記費中徵收加上政府注資,取代對沖,爭議較少。

特首梁振英提出逐步降低強積金對沖比例,羅致光認為,如果逐年降低比例,積金局及雇主每年均要“重新計數”、重設電腦程式等,手續繁複,操作上有難度。羅致光指,勞工及雇主過去對強積金對沖議題掌握不多,坊間即使提出多個說法較簡單的解決方案,但操作卻非常複雜,不過,他認為,今次諮詢令勞資雙方更能理解強積金對沖的複雜性。他又指,取消對沖問題複雜,當中牽涉法律問題等,相信政府要取消至少需要三數年時間處理。

半年諮詢暫收逾千意見書

扶貧委員會研究一年的《香港退休保障的未來發展》諮詢檔去年12月21日出爐後,隨即展開為期六個月的公眾諮詢期,轉眼已經來到尾聲。截至上星期,政府一共收到逾千份意見書,在諮詢完結後,政府委託的獨立顧問團隊將會整理、總結和分析所有從諮詢期所收到的意見。

諮詢檔解釋本港的四根現行支柱,並比較“有經濟需要”及“不論貧富”方案。其中“有經濟需要”模擬方案,參考民建聯及新民黨的建議,在綜援與長者生活津貼之間加一層保障,建議65歲或以上長者,資產限額低於八萬元,每月可領3230元退休金,料約27萬名長者合資格。

另一以港大學者周永新團隊提出的老年金方案為基礎的“不論貧富”方案,不設資產限制,受惠長者每月同樣可領3230元,報告推算此方案至2064年會累積逾5000億元負數,或要加稅應付額外開支。

政府一共舉行或派員參與了102場不同形式的公眾諮詢活動。在過去幾個月,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與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和其他政府同事以及部分扶貧委員會委員特意走進學校,出席了16場中學座談會及以中學生為對象的活動,出席的學生共有8400位。

公共年金計畫社會反應正面

全面退休保障除了涉及兩大議題,諮詢檔提及多個方案,包括由港大社工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羅致光提出的公共年金計畫,亦有建議檢討現時長者生活津貼、改善現時綜援制度、由丈夫為太太供強積金等。羅致光指,雖然社會較少討論這些爭議較少的方案,但對於公共年金的反應,大多是正面,期望政府著手研究。

社會討論側重於全民養老金及強積金,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亦曾於公開場合指,期望社會大眾可以討論包括公共年金計畫及安老按揭等值得考慮的方案。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早前接受《大公報》專訪時,亦認為公共年金方案可行,建議社會可更多討論。據瞭解,提交政府的意見書中,亦有建議要檢討現時長生津、改善綜援以及由丈夫為太太供強積金等。

政府承擔風險擴大基金池

社會上討論公共年金方案的聲音較少,不過,羅致光指,大部分對公共年金計畫表達的意見均是正面。他指,本港有需要成立公共年金計畫,由於部分擁有幾百萬元資產的長者,不懂得如何處理其退休生活,同時,現時市場雖然有年金計畫,但吸引力低,而且部分不能提供款項至逝去一刻,本港由於經濟規模細,基金池較小,若由政府承擔風險,令基金池擴大,市民承擔的風險則較小。

羅致光承認,計畫是“大工程”,非一時三刻可以辦到,但他期望,政府可以定出明確方向,深入探討公共年金計畫。

社聯政策研究及倡議業務總監黃健偉認同年金計畫,可惜社會上較少討論。他指,外界有指要由年金取代強積金,但黃健偉認為,年金計畫的資本來源,應由強積金供款而來,當雇員退休便可將整筆強積金轉移到年金計畫,期望政府就計畫作深入研究。

香港退休保障四支柱

零支柱(毋須供款)

公帑支付的社會保障計畫

(例如綜援、長者生活津貼、高齡津貼、廣東計畫、傷殘津貼)

第二支柱(強制性)

強積金下的強制性供款和其他職業退休計畫

(例如強積金強制性供款、職業退休計畫、公務員長俸、補助/津貼學校、公積金)

第三支柱(自願性)

強積金下的自願性供款、退休儲蓄保險等

(例如強積金自願性供款、退休儲蓄保險)

第四支柱(自願性)

公營房屋、醫療和福利服務、家庭支援和個人資產如自置物業

(例如公營醫療、院舍和社區照顧服務、長者醫療券、公共交通票價優惠)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起底菲律宾南海侵权“民间组织
起底菲律宾南海侵权“民间组织【环球时报记者樊巍刘煊尊环球时报特约记者牧之】在带领记者,组织渔民参与在中国南海的侵权活动之后,菲方的...
动能释放 活力彰显——从“五一
动能释放 活力彰显——从“五一五月的中华大地,山水如画,人潮涌动。街头巷尾,人气兴旺,烟火气中升腾火热消费;工地车间,繁忙有序,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