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香港萬象 > 详情

王志民在参加香港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的发言

2019年03月08日 12:09:26  來源:香港中联办官网

王志民主任发言。(来源:中联办网站)

坚守一国之本 善用两制之利

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美好共同家园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香港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的发言

201935日)

王志民

我完全赞同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通篇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要成就,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形势,对2019年政府工作的目标任务、政策取向和重点领域作出了部署,是一个生动诠释2018年我们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和在奋斗中收获更多自信和勇气的好报告,因而也是一个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好报告。

有三点感受尤为深刻:

一是报告系统总结了我们国家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过去几年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2018年取得新的重大进展,让我们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充满信心。报告全面回顾过去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按照党的十九大确立的路线图,取得六大重要新进展,推进八项重点工作,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彰显了我国已具备抵御风浪冲击的坚实基础和强大韧性。这也进一步充分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形成的前所未有的强大核心、党心、民心,全国人民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衷心拥护和爱戴,为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继续稳中求进、稳健向好提供了根本保障。

二是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出了2019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主要任务,围绕新一轮改革开放作出一系列具体工作部署,让我们对国家发展迈向新征程更加充满信心。报告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调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继续聚焦打好三大攻坚战,突出市场化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些部署有传承、有创新,政策精准,措施具体,针对性强,极大增强了我们在2019年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年里再创佳绩的信心。

三是报告对进一步推进一国两制事业和支持香港发展提出明确意见,让我们对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书写习近平总书记2017七一视察香港时提出的我们既要把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地建设好,也要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建设好的新时代宏伟篇章更加充满信心。报告中很多政策措施都与香港密切相关,对香港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自身更好发展都是改革利好、政策利好。尤其是其中支持港澳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更好发挥自身优势,全面深化与内地互利合作的表述,更是体现了中央对香港一以贯之的真诚关怀和殷切期许。只要我们香港把握机遇,坚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正确方向,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实现两个建设好的重要平台,就一定能与国家同发展、共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17七一亲自见证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到在十九大党的最高政治报告中特别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从亲自到珠海见证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到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再次强调大湾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将珠江三角洲的地理湾区提升为实现两个建设好和粤港澳共同发展的战略湾区,充分体现了香港发展一直牵动着我的心的深厚情怀和对香港与祖国内地共建共享共赢的殷切期望。我着重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对政府工作报告和韩正副总理在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精神的学习领会,就香港参与大湾区建设谈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谋划,是国家发展大棋局上的大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悉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谋划实施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对于香港来说,关联最密切、影响最直接和最具现实与长远意义的,无疑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31日,韩正副总理在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当前大湾区建设中央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三地的参与热情前所未有、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前所未有。特别是大湾区规划纲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印发,达到了战略层级上的顶配,意味着国家将投入更多资源、出台更多政策措施,香港也将因此获得更多的改革红利、政策红利。有学者评论,北雄安,南大湾,是中国战略的双子座。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推动形成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实践、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两大基本国策在新时代交融结合、同频共振的重要载体,在国家发展全局中承担着多重历史使命:

一是大湾区建设承担着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实现两个建设好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这是中央作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丰富了一国两制实践内涵,为香港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深化新时代一国两制实践和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战略支撑和重要平台,有利于把香港发展与国家战略更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并使香港同胞更好分享国家改革开放的成果,增强幸福感、获得感和参与感、成就感,实现两个建设好的宏伟目标。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国两制条件下治理制度现代化的样本意义更加凸显,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发挥重要示范作用,成为新时代新阶段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对世界作出的新贡献。

二是大湾区建设承担着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建设的大湾区,将是一个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是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明确提出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雄厚,是我国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最高、发展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尤其是创新要素集聚,拥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大科学工程,具备进一步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实力与条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实现优势叠加、强强联手,产生巨大的化学反应,创造新的竞争力和创新力,对全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起到重要示范和促进作用。

三是大湾区建设承担着优化功能布局,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使命。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明显、合作基础良好、国际化市场化水平领先,以不到全国1%的国土面积、5%的人口总量,创造出12%的经济总量,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相关研究,到2035年大湾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有望超过18%,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分量将进一步提升。粤港澳三地通过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源源不断擦出规则与机制创新的火花,为区域发展带来更多的制度创新红利,发挥好对周边及广阔腹地的强大辐射带动作用。

四是大湾区建设承担着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支撑的重要使命。在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两大基本国策交相辉映中,大湾区的开放性特点可以充分转化为独特的发展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对于在全国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具有试验田”“示范区作用。比如,作为一带一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大湾区可发挥区域内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的优势,以及香港高端服务业集聚、连接全球市场、辐射力影响力强等优势,为我国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提供全新平台。

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最大特色是一国两制,赋予香港中心城市主角定位,为香港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

与世界其他湾区不同,粤港澳大湾区源于一国两制、受益于一国两制,也必将丰富一国两制。大湾区规划纲要把“‘一国两制,依法办事作为大湾区建设的六项基本原则之首,提出大湾区建设的三个有机结合:要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有机结合起来,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要把维护中央的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尊崇法治,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要把国家所需和港澳所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促进粤港澳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中央和特区政府都一再明确一国两制是大湾区建设的最大特色和优势,规划纲要从制度层面确定了坚持一国两制原则是大湾区建设的根本遵循。林郑月娥行政长官在大湾区规划纲要宣讲会上也强调,推进大湾区建设,是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内涵,有利保持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并不会如一些人所担忧,导致两制界限模糊,也不会导致香港单独关税地位弱化,更不会令香港被内地同化一国两制下的大湾区建设,能够让香港在传统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同时培育新优势,为参与国际化分工合作提供更加丰沃的土壤。

大湾区规划纲要明确将香港列为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首位,对香港的描述可谓浓墨重彩。纲要共提及四大中心城市272次,其中港澳192次,香港占102次,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香港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体现了香港在大湾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纲要提出要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既明确了香港的特殊地位、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香港参与大湾区建设指明了方向。

大湾区建设突出香港独特地位,香港主场色彩、主角地位十分明确。2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大湾区规划纲要坚持一个中心,即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大湾区建设定下了总基调。在大湾区建设的各个重要节点,香港都处在中心点,比如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粤港澳三地签订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共同举办大湾区规划纲要宣讲会等重大活动,地点都选择在香港,凸显了香港的主场地位。在大湾区建设谋篇布局和决策的整个过程中,香港的主角作用也得以充分发挥。在规划编制阶段,中央高度重视香港的诉求和意见,20186月,韩正副总理亲自听取林郑月娥行政长官的意见建议,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也采纳了特区政府和香港各界人士的大量意见建议。在领导决策层面,去年中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林郑月娥行政长官是领导小组成员,并在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作为发言者发出香港声音。在信息发布方面,中央有关大湾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多由林郑月娥行政长官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今年228日,张建宗司长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代表香港特区政府向全球介绍了香港参与大湾区建设的情况。这些都充分体现出香港在大湾区建设中的主角身份。

大湾区建设聚焦香港长远发展,为香港发展创造新空间、新动能、新福祉。大湾区建设为香港突破发展瓶颈、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一是为香港发展拓展新空间。随着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香港发展将不再受限于自身1100平方公里的范围。通过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和规则机制的软联通,大湾区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将成为广大香港同胞创新创业的沃土热土,成为广大香港青年向上流动、更好发展的共同家园。二是为香港发展注入新动能。香港拥有较雄厚的科技基础,国际化水准领先、市场体系健全、资本市场发达、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信息流通便捷,在对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吸引世界优秀科技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具备良好条件。中央明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将在有力推动香港创新科技发展的同时,为传统优势产业注入新动能,带动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向高增值方向升级,形成与国际创科中心并驾齐驱的“3+1”国际中心崭新发展格局。三是为香港市民提供新福祉。大湾区建设坚持经济民生双导向,目的是让港澳同胞得实惠、增福祉。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涵盖了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生态环保、社会事业、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合作平台等经济和民生多个领域,既有利于香港经济转型发展,又有利于香港民生改善,突出了惠民惠商也惠青的政策取向。去年以来,中央先后推出了四批便利港澳同胞在内地学习、就业、生活的具体措施。比如今年31日推出的最新一批8项政策,就包括港人最关心的港人港税、青年赴内地创新创业、香港单牌车经港珠澳大桥进入内地、出入境便利化等,切实回应了香港社会的重点关切。

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由规划蓝图转向施工图,香港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特殊优势,以国际创科中心建设为突破,打开参与大湾区建设的新局面

大湾区建设是香港实现更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和平台,也是在香港社会广受欢迎的中央精神、国家议题。随着大湾区规划纲要公布实施,大湾区建设已进入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新阶段。当前香港社会积极思考大湾区、参与大湾区、建设大湾区,主动对接大湾区政策措施,为下一步深度参与大湾区共同家园建设营造了浓厚氛围、集聚了强大能量。

特区政府积极履行主体责任。林郑月娥行政长官高度重视大湾区工作,表示特区政府会不遗余力、竭尽所能。目前,特区政府已经成立了由林郑月娥行政长官亲自主持的最高层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督导委员会,成员包括所有司局长,同时专门设立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施政报告》和最新公布的《财政预算案》,均配备了相应资源对接大湾区建设。林郑月娥行政长官在大湾区规划纲要宣讲会上表示,特区政府将集中开展六个方面重点工作,包括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优势范畴开拓发展空间;加强大湾区内城市互联互通;推动青年创新创业;充分用好香港的国际联系和国际网络,向海外推广粤港澳大湾区,吸引资金和人才落户大湾区。香港参与大湾区建设的施工图正在绘就。

香港各界也纷纷抢滩大湾区。香港立法会议员和各政团多次赴大湾区专题考察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工商界成立了大湾区企业家联盟,加大投资和项目布局,以基金+项目等市场化方式参与大湾区建设;专业服务界、科技界、教育界、文化界、旅游界、金融界、传媒界等各类专业团体和人士也纷纷成立大湾区合作组织,包括大家熟悉的大湾区院士联盟大湾区专业知识人士联盟大湾区青年行动联盟等。

港区代表委员的提案建议也都聚焦大湾区建设。去年和今年两会前夕,林郑月娥行政长官专门与港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会面,听取大家对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据初步统计,去年港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与大湾区直接相关的建议和提案就有100多条。今年两会期间,港区代表委员更是围绕大湾区建设提出了许多有深度、有见地的意见建议,比如,建立大湾区顾问制度、共建大湾区求学就业生活咨询平台、举办港珠澳大桥马拉松赛事、建设大湾区金融创新区、制定三地通用的监管及仲裁调解规范、建设大湾区教育中心、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港口联盟等等。港区代表委员为香港的前途鼓与呼,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香港发展新空间、新机遇的代名词。

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粤港澳三地最有共识、最具优势,也是大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重中之重。香港凭借自身在创科领域长期积累的独特优势,完全可以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在港两院院士来信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韩正副总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再次强调,要重点支持港澳与内地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支持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建设。林郑月娥行政长官表示,香港拥有雄厚科研实力、世界级大学、国际化及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优势,可以担当大湾区内创科先锋的角色,未来将积极构建香港深圳这个极点,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围绕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建设,中央和特区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央出台的政策主要有:允许国家科研经费过境香港使用、鼓励香港高校和研究机构参与中央财政科技工作、支持中科院两个研究所落户香港科学园等,长期困扰两地科技创新合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取得重要突破,令香港科技界深受鼓舞。特区政府也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精神,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创科发展的措施,包括:预留200亿港元发展落马洲河套地区港深创新科技园,成立创科创投基金投资本地科创初创企业,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大力吸引国际科创人才,为企业研发开支提供税务扣减,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和同股不同权公司在香港上市等。在中央大力支持、特区政府积极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下,香港业界尤其是青年积极投入国际创科中心建设、创新创业的热情前所未有。据统计,香港初创企业数目已经从2015年的1500多家迅速增加到2018年的2600多家,去年创造的就业岗位更是大幅飙升51%

随着港珠澳大桥和广深港高铁正式开通,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从物理空间上已全面贯通,大湾区的四个创新极点已串珠成链。有业界朋友指出,加快推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其意义不亚于波士顿128公路之于纽约湾区、硅谷101公路之于旧金山湾区,必将成为支撑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脊梁。香港著名经济学家刘遵义更是形象地将港深合作比喻为硅谷与华尔街集于一身。未来,通过这条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珠江西岸和东岸将连为一体,两岸各城市将在科创领域相互呼应,实现更好的交汇融合,进一步形成科创引擎合力,打造出一条贯通上中下游、科学技术产品市场无缝连接的世界一流创科产业全链条。香港通过构建港深极点、联通广深港澳科技走廊、对接两地创科链条,必将有更好的条件发挥自身创科优势,为引领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挥更大作用,为香港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

大湾区规划纲要向世界展现了一幅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江明珠闪亮大湾区潮头的宏大画卷。只要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作出的大湾区建设要大胆闯、大胆试的重要指示要求,一件事一件事地向前推进,香港就一定能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征程中,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美好共同家园,与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特首:港拚经济列四重点
特首:港拚经济列四重点◆李家超说,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后,政府全面拚经济会从四方面重点工作着手。中新社 ◆今明两天有四...
光彩上合︱陈江涛会见中国广电
光彩上合︱陈江涛会见中国广电【本报讯】3月19日,中国广电新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长吐尔洪·阿不力孜,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