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香港萬象 > 详情

建言献策| 2.7万跨境生求学何去何从?

2021年12月09日 10:35:29  來源:香港文汇网

【本报讯】(大公报记者殷向善)香港与内地免检疫通关渐见曙光,本港学童恢复半日面授课堂已经数月,惟跨境学童仍只能遥距上网课,政府亦暂未将跨境生列入通关的优先配额名单中。

有候选人建议,特区政府在跨境生通关问题上应采取「特事特办」机制,容许他们优先回港上课。

据统计,本港上学年跨境生人数共2.7万人,分别在各区825间学校就读,其中北区占最多,共有超过1.2万名跨境生。疫下持续上网课,无法参与校园活动,跨境生各方面学习进度难免跟同学脱节,社交发展亦令人担忧。孩子不能回校,家长及学校在照顾上也付出更多。

《大公报》近日访问六名参与2021立法会选举的候选人,询问他们对支援跨境学童有何良策,以及对孩子回港路漫漫有何看法。

2020年初,疫情爆发,跨境学童被迫暂别校园和课堂,转而在网上学习,惟这个「暂别」至今已长达三个学期。去年六月,港深两地政府协调后,本港教育局提供约2500个名额给中三至中五级居于深圳的跨境学生到港复课,并联合跨境巴士公司,为跨境生提供「点对点」接送服务。有关安排仅持续了18天,就因本港当时爆发新一波疫情而中断,却为疫下向跨境生提供「绿色通道」创造了新尝试。

怕耽误升学转读内地校

今年五至七月,教育局委托承办机构,在深圳罗湖、福田及南山区开办「心理社交支援课程」及「学习支援课程」,让居于深圳的中小学跨境学生参加,透过小组面授形式,提供在家学习以外的学习及情绪支援。事实上,已有学校自行于内地设立学习中心,让跨境生集中观看所属班别的香港实时课堂,建立重返课堂的氛围感。

亦有不少跨境生家长怕久久未能回校耽误学业和升学,索性办理退学,替孩子改报读内地学校。又有学生因长期网课,导致近视加深,以及出现情绪问题。如何为跨境学童回港搭建安全之路?免检疫通关初期应否为跨境学童设立有限配额?过往「点对点」接送、在内地设立学习点等经验能否借鉴延续?不妨听听六名参与2021立法会选举的候选人,有何良策。

近两年缺少了面授课堂,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也影响他们的社交和心理状况。

如何解决跨境学童的学习难题?

朱国强:优先让应考生回校

教育功能界别候选人、打鼓岭岭英公立学校校长、教联会副主席朱国强表示,他任职的学校有近120名跨境生,学校早前在内地租借教育中心,供当地的跨境学童看管下上网课,逾九成学生参加;惟大多学校条件有限,只能安排跨境生在家上网课,有学生自制力较弱,家人看管不到位,以致沉迷打机,学习大打折扣,甚至有学生出现情绪问题,需要看心理医生。他指出,大部分跨境学童两年没法回港参与面授课堂,忧虑日后回到香港后出现一系列问题,建议政府循长远考虑,增拨资源为日后学童回港作准备。

朱国强说,教育局曾于月前委托承办机构,为跨境生开办「心理社交支援」及「学习支援」课程,惟名额和效果远远不足够,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童不能受惠。他建议,短期来说就通关问题,在通关初期,政府应优先考虑让处于应考中学文凭试、小学呈分试或Pre-S1在即的学童小规模回港上学,尽快追回学业,提前调节学习和社交情绪。他建议局方应从学童长远发展考虑,尽快与社福机构、校长等持份者共同探讨,从各方面制定策略,以助日后跨境学童回港适应难题。

林日丰:派专家为学童情绪「把脉」

教育功能界别候选人、退休校长林日丰说,早前内地专家团抵港,到访香港防疫抗疫工作单位及设施,并与人员会面、交流和分享经验,教育局应把握机会,主动与卫生署、海关等部门沟通,争取与内地专家反映和交流。

他又表示,过去近两年跨境学童虽持续透过网课保持学习,但大部分学童并无机会回到香港校园上课,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影响到身心健康发展。故此他亦建议学校可以引入本港教育心理学家,与跨境学童和家长进行线上交流,对学童的情绪「把脉」,分辨其情绪上或学业上的困难。林日丰亦提到;学界应对处于需要应考中学文凭试的学生进行评估,提前部署,构思来年会否继续需要特别安排试场进行考核。

林泳施:实施「分流分班」上课

教育功能界别候选人、玛利湾学校校长林泳施表示,跨境生近两年不能回港恢复面授课堂,学界关注跨境学童学习状况之余,亦十分忧虑学童的全人发展。她提倡局方应在让小朋友尽快恢复正常课堂的大原则下,再与学界商讨具体执行措施,她认为可循几个方向探讨:一为容许已经接种疫苗的跨境生有规模地回港上课,预留一定通关配额予跨境学童;二是提供由关口到学校的「点对点」校巴跨境接送,让跨境学童有序回港上堂。

至于如何释除疫下本港家长的忧虑,林泳施以其校分流日校生和住宿生为例,表示学校可以在跨境生回港后实施分流分班,并尽快给跨境学童提供心理辅导支援,让他们恢复正常上学模式。

丁健华:应特事特办允许回港

教育功能界别候选人、奥福儿童国际教育机构总监丁健华表示,不少跨境家长欣赏香港教育模式才会让孩子到港求学,但受制于疫情,部分已让孩子转回内地读书。

他指出,出生率下降,有学校需缩班甚至面临杀校危机,尤其对跨境生较多的地区,他建议局方不应急于考虑杀校,提倡进行小班教学,以作过渡期考量。

丁健华亦提到,在跨境学生通关问题上应采取「特事特办」的机制,「宏观来说局方应随着时代的脉搏去放宽开通关口的限制,只要加强两地疫情的通报机制,例如当学童所在的内地小区出现一单(确诊)个案,便暂停该小区学童回港,反之香港方面亦然。最重要通报机制通报得好,可以解决不少问题。」

文诗咏:借内地校集中上网课

教育功能界别候选人、保良局林文灿英文小学校长文诗咏指出,现时全国实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疫抗疫政策,预料短期内或较难恢复跨境学童「点对点」校巴接送。她表示,若明年农历新年过后,跨境学童仍无法通关回港学习,政府应携手进行跨部门合作,探讨在内地设立「临时上学点」,让跨境学童实现面对面交流。

「教育局和内地及政治事务局应尽快与内地沟通,看看能否借用内地学校的地方,让香港的跨境生能在当地校舍,集中进行与香港校园同步的网上课程。(实现)这点非常视乎政府的决心。」她亦引述调查指,对于年级愈小的学生,上网课效益愈低,希望有关部门正视跨境学童的学习和成长问题。

刘智鹏:拨资源开办港式学堂

选举委员会候选人、香港岭南大学协理副校长(学术及对外关系)刘智鹏指出,现时跨境学童仍无法回港上堂,最重要的背景是疫情仍未结束,政府是时候认真思考,疫情对跨境学童的影响是短期内通关便可以解决,抑或是长期、会持续的状况。他表示,大部分跨境生家中上网课,若疫情持续,线上授课成为解决跨境生教学的恒常方向,政府应主导推行有关课题的全面调查和检讨,探究学习成效及改善方向等。

他提到,近几年内地教育发展亦迈向「中国速度」,势头惊人,不少教学理念和方法先进,因而在未来跨境的概念或成双向,港人一样能给小朋友选择跨境到内地读书。他亦建议,政府应拓阔思维,例如可模仿港人子弟学校,提供资源在内地设立港式学堂,调配一批教师到深圳授课,尽量帮助跨境生在与香港相近的环境中上堂,以衔接通关后的学习和生活。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梅大高速坍塌事故目击者:有车
梅大高速坍塌事故目击者:有车图为事故现场,有多辆汽车被困,其中不少车辆已经烧毁。(网上图片) 【本报讯】5月1日凌晨2时10分左右,梅...
港大学毕业生全职空缺首季减三
港大学毕业生全职空缺首季减三◆大学联校就业数据库(JIJIS)的最新数字显示,今年首季向大学毕业生提供的全职空缺只有1.6万多个,较去年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