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香港萬象 > 详情

国家首在港招航天员 李家超:极具历史性意义

2022年10月03日 12:33:29  來源:文汇网

(香港文汇报记者 郑治祖 综合报道)为满足载人航天工程后续飞行任务需要,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已于近期启动,并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对此表示欢迎和感谢,强调“这是振奋人心的喜讯,极具历史性意义”。李家超并已委派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负责跨局协调及宣传教育工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负责具体选拔工作。

据新华社报道,记者2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为满足载人航天工程后续飞行任务需要,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已于近期启动。本次共选拔1214名预备航天员,包括航天驾驶员78名,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共56名,其中,载荷专家2名左右。航天驾驶员在陆海空三军现役飞行员中选拔,航天飞行工程师在从事航空航天工程及相关领域专业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中选拔,载荷专家在从事空间科学研究及应用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中选拔。

◆航天员开展舱外操作。数据图片

此次预备航天员选拔,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预计1年半左右完成,并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

勉港生认识国家航天硕果

对此,李家超表示,在香港市民共贺国庆佳节的时刻,国家向香港特区送上这份礼物,“喜上加喜,充分体现国家对香港的关爱、支持和信任”。今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在香港特区选拔载荷专家,令香港人有机会实现航天梦,贡献国家。特区政府必定会全力协助和配合国家的选拔工作。

他表示,国家在港选拔载荷专家,标志着国家鼓励和欢迎香港同胞在国家发展中作出贡献,标志着国家对香港科研水平的信心,亦标志着国家对香港青年发展的关心。今次的选拔亦是更认识国家的教育机会。特区政府鼓励全港学生以至社会各界藉此良机多加认识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的丰硕成果,增强国家意识和国民身份认同。

“天地对话”社会反应热烈

黄伟纶昨日傍晚会见传媒时表示感到开心和振𡚒,亦让港人有机会亲身在太空进行科研,为国家的载人航天工程作出贡献。他表示,国家载人航天发展已有30年,不断创先河,在多个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香港能参与其中,体现到国家对香港的关爱,对科技界的重视,以及对特区政府的支持,感到无比荣幸。他强调将会全力配合有关选拔工作。

◆特区政府昨日就中央政府宣布首次开放在香港选拔载荷专家会见传媒。图为黄伟纶(右二)、孙东(左二)、麦德伟(左一)和政府新闻处处长陈伟伟(右一) 香港文汇报记者 摄

他又指,香港在基础科研工作上,近年有不错的发展,不少学者专家备受国家及世界肯定,为国家提供支持。加上部分年轻人对航天事业兴趣浓厚,现在有可实现梦想、贡献国家机会。他还提到,去年9月,香港科研人员和一批学生,获邀与天宫太空站的三位航天员实时通话,当时社会反应热烈,活动启发学生对航天的兴趣,希望年轻人继续努力,在不久将来实现航天梦。

出席同一场合的孙东表示,一直以来,不少香港的年轻人,都拥有一个航天梦,亦有不少民间团体为青少年提供航天教育。如今,航天不再只是梦想,亦是香港再工业化的重要产业。为支持香港航天科技的发展,政府过去透过创新及科技基金,支持各科技范畴的研究及发展,提供研究经费,鼓励本地大学的学者,进行高质素的研究。相信未来香港的航天科技,将令香港成为引领大湾区,以至世界的国际创科中心。

至少博士学位 经验最少3年

据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常任秘书长麦德伟指出,招募期为本月6日至27日进行,申请人必须为3045岁、香港永久居民的中国公民,男性须162175厘米高,女性则介乎160175厘米高。而进一步的选拔安排,就交由内地部门负责。香港方面初步会向11间本地大学、政府五间研究中心、生产力促进局、数码港和科学园的科研机构或企业进行招募,再由医管局负责检查体格,而经其他机构报名,特区政府也会考虑。

麦德伟表示,申请人需体格非常好,身体健康,不能有过敏体质,没有影响飞行服务的飞行病史和家族病史。至于专业要求,则至少为相关领域博士学位,专业领域经验不少于3年。黄伟纶补充指,申请人必须是香港永久居民的中国公民。

政府新闻处处长陈伟伟表示,特区政府会联同不同团体举办一系列航天科普活动,加深市民的认识及兴趣。教育局、民政及青年事务局亦会鼓励学校、青年及地区团体举办及参与这些活动。

国家航天专家与港交流回顾

2003

中国航天员杨利伟连同25位国家科学家和航天专家来港访问

2013

王亚平在“神十”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协助下,进行了中国首次太空授课,香港学生可透过直播收看

20216

“航天科学家团队进校园暨当代杰出华人科学家公开讲座”活动在港举行,由国家各个航天项目总指挥和总设计师组成的“宇宙级天团”,到香港多所大学及中学进行讲座

20216

“时代精神耀香”之百年中国科学家主题展在香港会展举行,展出多项国家航天相关展品,包括由“嫦娥五号”带返的月球土壤

20219

“时代精神耀香江”之仰望星空话天宫活动在香港会展举行,三名在轨工作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与香港青年学生们“天地对话”

202112

太空课堂再次开讲,并以“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培侨书院获选为香港分课堂

20221

“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活动举行,香港分会场设于香港大学陆佑堂。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与来自北京、香港和澳门的近六百名青年学子展开互动交流

(香港文汇报记者 姜嘉轩 整理)

港学者参与国家航天任务概况

2013年 理大科研团队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邀请参与“嫦娥三号”探月任务。容启亮团队与研究院共同研制出“相机指向系统”,而吴波的团队则专注研究探测器着陆点的三维地形测绘计算模型及分析技术。

2017年 国家首艘自行研制无人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顺利升空,浸大中医药学院研究团队获选进行当中的“空间微重力环境下CKIP-1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研究,为有份参与是次太空科学实验任务的唯一港校。

2018年 “嫦娥四号”探月任务为国家缔造历史,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当中理大应用地形及地貌特征及分析技术,协助为探测器选取着陆点,并利用“相机指向系统”拍摄月球影像。

2020年 理大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为“嫦娥五号”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研制“表取采样执行装置”。该系统在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降落月球后,自动在月球表面收集月壤并把样本封装。

2021年 理大科研团队为“天问一号”任务研发出“落火状态监视相机”,用以拍摄火星影像,并利用地形测量及地貌分析技术以识别可能的着陆点。

(香港文汇报记者 姜嘉轩 整理)

责编:陈楚发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动能释放 活力彰显——从“五一
动能释放 活力彰显——从“五一五月的中华大地,山水如画,人潮涌动。街头巷尾,人气兴旺,烟火气中升腾火热消费;工地车间,繁忙有序,人们...
梅大高速坍塌事故目击者:有车
梅大高速坍塌事故目击者:有车图为事故现场,有多辆汽车被困,其中不少车辆已经烧毁。(网上图片) 【本报讯】5月1日凌晨2时10分左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