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科技 > 详情

“張謇”號上同步直播新不列顛海溝海底宏生物採樣

2016年08月25日 09:57:13  來源:中國科技日報

“張謇”號上的技術人員從海底回收深海海底環境原位觀測器。

海洋宏生物學家許強華教授在“張謇”號上查看誘捕籠。

“張謇”號上的深海海底環境原位觀測器拍攝的海底畫面。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攝

【本報訊】據新華社報導,一個圓錐狀的深海海底環境原位觀測器,攜帶了7個大大小小的宏生物誘捕籠,22日晚被送到南太平洋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附近的新不列顛海溝5000多米深的海底。通過萬米光纖數據傳輸系統,中國萬米級載人深潛器科考母船“張謇”號上同步直播了海底宏生物採樣。

所謂海洋宏生物,是與海洋微生物相對應、眼睛能夠看得見的海洋生物。

“張謇”號主甲板設備控制室的電腦顯示幕上,4個最大能承受6000米深海壓力的攝像機和照明設備,將自己在南緯555分、東經15145分的海底世界的所見所聞,通過4種不同的角度,即時呈現,十分精彩。

一路上,在燈光的照射下,黑色的海水背景中,時常出現漫天飛舞的白色“雪花”。“雪花”時而細密,如空氣中漂浮的無數塵埃;時而稀疏,如空中飛舞的翩翩蝴蝶,在鏡頭前一閃而過。

“張謇”號上的海洋宏生物學家許強華介紹,這些“雪花”學名叫“海雪”,是深海中的懸浮物。海水中各種各樣懸浮著的大小顆粒、生物死亡分解的碎屑、海洋生物排放的糞便糰粒、大陸水體帶來的顆粒等,都是“海雪”形成的原材料。這些顆粒物在海水中相互碰撞結合,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終形成雪花似的絮狀懸浮物。

近兩個小時後,一陣細膩的泥塵,像青煙一般在海水中騰起,漫卷而過之處,攝像機鏡頭前一片模糊。這表明,觀測器攜帶著宏生物誘捕籠,終於“觸底”了!過了好幾分鐘,海底的泥塵漸漸落定,神秘的新不列顛海溝海底風貌,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眼前。

這是一片灰白、平坦如外星荒原的奇異世界!鏡頭所及之處,沒有方向、沒有任何生命的跡象。起初,在很長一段時間,鏡頭中,只看到纜線帶著誘捕籠,隨著船身的顛簸,一上一下、起起伏伏。

突然,一只遊動著的小魚,將自己黑色的身影,倒映在灰白色的海底上,打破了死氣沉沉的海底氣氛,大家一陣驚喜。漸漸地,也許是受到燈光的吸引,生命的跡象越來越多。

一只紅色的小蝦,嘴邊拖著幾乎與自己身體一般長的鬍鬚,出現在綠色的誘捕籠邊。一條優雅的白色鰻魚,在鏡頭前婀娜多姿地遊過來,又遊了過去。一只胖胖的獅子魚,受到了誘餌的誘惑,擺動著像緞帶一般柔軟的尾巴,沖了過來,卻一不小心,一頭撞到了周圍的纜線上,嚇得趕緊從鏡頭前溜之大吉。

多麼靜謐、和諧、自然的海底世界!海水下方5000多米,相當於要承受500多個大氣壓。如此巨大的壓力,可以把鋼制的坦克壓扁。但對於“深海居民”們來說,它們早已經進化出適應“深海家園”的生理機制。

觀測器抵達海底8個小時後,越來越多的海底生物,發現了這裏“從天而降”的豐盛大餐,陸陸續續地趕到了。鏡頭中,一個個白色的小身影,躥來躥去、十分活躍,仿佛在熱鬧地趕著集市。只可惜,計畫中的9個小時海底觀測時間已到,觀測器帶著誘捕籠,被收回“張謇”號。

在黑暗無邊的深海世界,生活著哪些種類的宏生物?它們如何適應巨大的海水壓力?有哪些獨特的生理機制和特殊基因?這些都是海洋生物學家致力於探索的科學之謎。然而,樣品獲取是研究深海宏生物的一大難題。

現場觀察,是瞭解深海宏生物種類和生活習性的第一步。由寧波深藍海洋資訊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製的深海海底環境原位觀測器,此次在新不列顛海溝的海底“現場直播”,是該設備首次成功投入實際應用。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特首:港拚经济列四重点
特首:港拚经济列四重点◆李家超说,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后,政府全面拚经济会从四方面重点工作着手。中新社 ◆今明两天有四...
光彩上合︱陈江涛会见中国广电
光彩上合︱陈江涛会见中国广电【本报讯】3月19日,中国广电新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长吐尔洪·阿不力孜,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