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科技 > 详情

国家科技震撼港生 探月探火大饱眼福

2022年12月13日 15:09:02  來源:文汇网

(香港文汇报记者 姜嘉轩)由团结香港基金主办、国家科技部支持和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协办的“创科博览2022”昨日上午举行开幕典礼,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中联办副主任卢新宁、外交部驻港公署副特派员杨义瑞、团结香港基金常务副主席陈智思任主礼嘉宾。李家超致辞时指,今次博览的主题展区当中,除了展示一般香港市民比较少机会接触到的国家深海科技和陆地科技,更包括最近大家特别关注的航天科技,介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月球和火星探测工程等专项,让市民可以近距离欣赏到难得一见的国家大型科技项目,了解国家的创科发展对未来世界和人类文明的贡献。他特别提到,特区政府正积极配合国家进行选拔载荷专家的初选工作,预计今个月内就会把推荐名单上报国家。

创科博览 2022”昨日正式开幕。 (香港文汇报记者北山彦 摄)

“香港市民参与国家航天任务,从前我们都觉得遥不可及,但最近几年,国家开放愈来愈多机会给香港,让更多爱国爱港的市民有机会一展抱负,实现梦想,贡献国家。”李家超指出,国家早前宣布启动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更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社会反应非常热烈,推荐名单将于今月上报国家。

李家超试坐“奋斗者”号。

他表示,中央政府多次表明对香港的支持和信任,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为香港发展带来源源不绝的动能。特区政府即将推出“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帮助创科业界、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持份者更掌握香港创科发展的未来路径。

设中学生导赏员为公众答疑

今次博览以“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展出约50项国家级展品,更有多项“星级展品”如火星车“祝融号”、自主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模型首次在港亮相。今届创科博览特别设有中学生导赏员计划,多位学生导赏员昨日上午率先抵达展场,专心聆听每项展品的来历和重点,以便在稍后时间解答公众疑问。来自天主教伍华中学的中五学生张嘉晋、谢宗熹、容嘉燊及江旻骏,在参观后与香港文汇报记者分享,对多项展品感到印象深刻和震撼。

江旻骏表示,今次展览涵盖国家各方各面的重大科研成果,“其实我们一般学生都较少机会接触这些科技,最多只能在新闻报道、纪录片看到,所以今次真是一个难得机会可以近距离接触,能更全面地获取这方面知识,认识国家在不同方面的科研成就。”

江旻骏 (香港文汇报记者北山彦 摄)

容嘉燊指对航天服实物印象特别深刻,“近距离睇到,看过资料才明白个中工序有多繁复,不禁赞叹人类前往太空的决心!”

容嘉燊 (香港文汇报记者北山彦 摄)

谢宗熹则对展品中的月球土壤大为赞赏,“里面蕴含很多人类智慧,看过介绍才知道,原来一切都要经过精准计算,因为要顾及到相关的燃料消耗,即使想带更多样本回来(地球),其实技术上也难以做到。”至于张嘉晋则对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印象最深。

◆ 张嘉晋 (香港文汇报记者北山彦 摄)

谢宗熹 (香港文汇报记者北山彦 摄)

立志成科学家 钻研生物科技

另外,江旻骏亦分享说,自己一直立志成为科学家,“我对癌症这个课题好有兴趣,都会希望对生物科技方面有更多了解。”他特别提到,今次展览其中一项入选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体内抗病DNA纳米机械人”项目,对自己深有启发,期望这类科技有助挽救更多生命,“透过展览亦让我认识到,即使当今医学发达,当中仍有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自己他日都可尽一分力,弥补医学科技上的一些缺口。”

博览昨起至本月22日免费向市民开放。

王志刚:汇聚全球创新资源 建创新高地

(香港文汇报记者 姬文风)昨日在“创科博览 2022”开幕礼上,国家科技部部长王志刚透过视像致辞时表示,经中央政府批准同意,科技部与特区政府将于近日正式续签《内地与香港关于加快建设香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安排》。 科技部将在中央对港工作方针的指引下,推动内地和香港科技界携手并进,继往开来,充分发挥香港独特的科技创新优势,深入推进香港“一国两制”实践,为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王志刚视像致辞。(香港文汇报记者北山彦 摄)

王志刚表示,本次展览以“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突出展示国家“十三五”期间重大科技成就及香港特区成立25周年以来的科研成果,这是推动香港社会把握创科发展机遇,引领带动香港各界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行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他说,香港科技力量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会分享国家科技创新发展重大机遇的红利,也一定会为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而香港是全球创新要素的集聚地,和全球创新网络的枢纽性节点,研发资源雄厚,创新动力强劲,区域优势明显。

他表示,近年来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区政府积极推动创新科技发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探寻香港繁荣发展新的增长点,并以香港之所长服务国家之所需,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效,希望香港特区政府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全球创新高地。

卢新宁:坚定创新自信 把握战略机遇

(香港文汇报记者 姬文风)香港中联办副主任卢新宁昨日出席“创科博览 2022”开幕礼并致辞,分享关于香港创科发展的三点体会,包括要坚定创新自信,巩固提升香港创新科技的优势和地位;把握战略机遇,加快建设国际创科中心,以及提升创科活力,打造香港创科发展最优生态。

卢新宁致辞。(香港文汇报记者北山彦 摄)

卢新宁表示,第一要坚定创新自信,巩固提升香港创新科技的优势和地位。她提到,中共二十大报告列举了新时代十年国家在载人航天、超级计算器、卫星导航等领域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其中就包含了许多香港元素。例如香港理工大学研发的“嫦娥五号”月壤采样装置、“天问一号”上的火星相机等,在国家的探月探火工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也充分证明香港基础研究的实力。国家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香港科创人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她表示,世界上没有哪一座城市能像香港一样拥有5所排名百强的世界一流大学,香港科创的优势一定会日益扩大,在新的世界变动中,香港也最有希望成为国际人才的集聚地和蓄水池。而基础研究的实力、人才竞争的优势还有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这三者正是香港科创拥有创新自信的底气所在。

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第二,把握战略机遇,加快建设国际创科中心。卢新宁说,中共二十大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对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进行了战略部署,其中就蕴含了香港发展国际创科中心的历史性机遇。例如,在加快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香港作为双循环交汇点的“超级联系人”,具有国际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应乘势而上,主动融入全球科创网络,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在国家“外循环”中作出真正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贡献。同时,也应更积极主动对接大湾区战略,在国家“内循环”中也扮演重要角色。这是只有香港才能发挥的独特作用。

第三是提升创科活力,打造香港创科发展最优生态。卢新宁表示,特区政府非常重视创科教育,在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教师培训、提供财政支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香港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创新创科教育,是次博览亦得到教育界、创科界的踊跃支持。相信只要社会各界进一步凝聚共识,共同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一定能够推动香港科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打造国际人才高地,香港中联办也将一如既往给予全力支持。

专家冀港生跨科学习拓眼界

(香港文汇报记者 姜嘉轩)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创科博览2022”特别展出25项具代表性的香港科研成果。多名科研界代表及大学学者昨日指,希望市民能藉以了解到香港科研达到国际水平且取得丰硕成果,并期望学生可通过展览增广见闻,培养跨学科知识和眼界,了解科学的意义何在,“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要利用这份知识,为自己去了解这个世界。”

高铁纵横。(香港文汇报记者北山彦 摄)

香港研资局主席黄玉山在博览会现场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指,是次博览展出多项重大科技成就包括火星探测、中国太空站等,国家经多年努力如今在科技上站在国际最前端,作为中国人绝对为此自豪。博览展出的香港科研成果足证香港科学成就突出,而是次展览加入的VRAR互动元素,也能让年轻人感到有趣,“希望更多学生愿意在科学路上有所发展,成为香港所需的人才。”

火星探险。(香港文汇报记者北山彦 摄)

负责其中一项香港科研成果、多次助力国家航天工程的香港理工大学深空探测研究中心主任容启亮表示,展览对年轻一代很有启发性,“让他们知道创科有出路,家长也可放心支持子女踏上科研路。”

太空遨游。(香港文汇报记者北山彦 摄)

另一项目负责人、香港中文大学卓敏生命科学教授林汉明与香港文汇报分享指,展览对他自己也有不少启发,有助引发跨学科思维,尤其太空种植也是一门热门课题,所以他专程去看看航天相关内容,“希望将来有机会参与太空农业的研究。”

责编:陈楚发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港大学毕业生全职空缺首季减三
港大学毕业生全职空缺首季减三◆大学联校就业数据库(JIJIS)的最新数字显示,今年首季向大学毕业生提供的全职空缺只有1.6万多个,较去年同...
蔡若莲:港生PISA的表现持续理
蔡若莲:港生PISA的表现持续理蔡若莲(前排右九)与其他地区的代表合照。(政府新闻处)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当地时间4月17至19日在马耳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