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時政評論 > 详情

總書記頻繁地方調研背後的考量

2016年08月15日 00:00:00  來源:香港法治网

【本報綜合報導】據新華網訊,“地方是推進改革的重要力量”,在中央深改小組第二十五次會議上,習近平強調。今年以來,他先後到重慶、江西、安徽、黑龍江、寧夏、河北調研考察,體察民情。這六個省份中,有經濟增速冠全國的領跑者,有正在爬坡過坎的“困難戶”;有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兩大戰略的支點,有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等板塊的代表。運籌帷幄之中,調研千裏之外,在各有側重的謀劃部署背後,不難察覺總書記以點帶面、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期望。

定心:噓“寒”問“暖”穩預期

國家發改委5日在總結上半年經濟形勢時稱,地區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平穩、穩中有進,區域發展新亮點不斷湧現,呈現出“東部企穩趨好、中部基本平穩、西部穩中有升、東北下行趨緩”的特徵。

各地相繼公佈的上半年經濟“成績單”,印證了權威人士的預判:“經濟分化趨勢在延續,甚至在加劇,確實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在新常態下,我們最需要優化 資源配置,培育新動力、形成新結構,這意味著分化越快越好。”由此看來,高層對新常態特徵早有科學把握。總書記親赴經濟溫差不同的各地調研,噓“寒”問“暖”,首重釋信心穩預期,凝聚更大改革合力。

自從去年大宗商品價格斷崖式下落,油、煤、糧、木四大傳統產業領域集中出現負向拉動,黑龍江發展動能單一、產能嚴重過剩的短板便已暴露,全年GDP增速為5.7%,與另兩個東北“兄弟”在全國排名下游。今年初,該省仍處經濟寒冬,面臨嚴峻挑戰。

總書記循症施治,強調黑龍江要“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參加黑龍江團審議時指出,要瞄準方向、保持定力、一以貫之、久久為 功,急躁是不行的,浮躁更不行。兩個月後,他親赴黑龍江伊春市、撫遠市、佳木斯市、哈爾濱市等地考察調研。“只有橫下一條心,扎扎實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 革,我國產業結構層次才能出現一個大的躍升,社會生產力水準才能出現一個大的躍升。轉方式調結構是苦幹出來的,而不是硬等出來的。”他勉勵黑龍江進一步解 放思想、真抓實幹、開拓創新。

而重慶的境況迥異:今年上半年交出GDP增長10.6%的佳績,連續10個 季度領跑全國各省份;在國際上製造業普遍遭遇瓶頸的背景下,逆勢成為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汽車生產基地。調研期間,習近平對重慶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和各項工作給予肯定,並要求重慶“把具有標誌性、引領性、支柱性的改革任務牢牢抓在手上,主動出擊、貼身緊逼、精准發力”。

定調:改革創新作主線

春節前夕,習近平赴江西看望慰問幹部群眾時指出,要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法、減法一起做。4月,他調研安徽時表示,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刀刃向內、敢於自我革命,重點要破字當頭、迎難而上,根本要激發動力、讓人民群眾不斷有獲得感。7月,習近平調研寧夏時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達地區要有新作為,欠發達地區也要有新作為。同月調研河北時,他要求繼續解放思想、奮發進取。

改革,毫無疑問是這幾次調研的主線。

梳理今年以來習近平的調研活動可發現,“創新”,是一以貫之強調的又一主題。而每到一地,他必瞭解當地創新進展,督促新舊動力加快轉換。

在重慶,習近平指出,創新作為企業發展和市場制勝的關鍵,核心技術不是別人賜予的,不能只是跟著別人走,而必須自強奮鬥、敢於突破。

在江西,他表示,高校作為科技創新的生力軍,要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和教育方法,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培養造就更多的合格人才、創新人才。

在安徽,總書記說,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我們要增強使命感,把創新作為最大政策,奮起直追、迎頭趕上。

在黑龍江,他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政府要搭建平臺、創造環境、提供相關政策支持、保護知識產權。

在寧夏,他強調,越是欠發達地區,越需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欠發達地區可以通過東西部聯動和對口支援等機制來增加科技創新力量,以創新的思維和堅定的信心探索創新驅動發展新路。

在河北,習近平要求“在改革創新、開放合作中加快實現新舊動能轉換”。

發展思維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科技創新……涵蓋了整個經濟領域。

定計:協調發展再“升級”

總書記調研時統籌兼顧,在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宣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用的總要求下,因地施策,對工作任務的部署各有側重,豐富了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他多次在調研期間召開專門座談會,會議規模因需而定,調度靈活,最大一次召集了22個省區市“一把手”與會,顯出總攬全局與重點突破相統一的領導藝術。一場場座談會,直指主題,研究解決方案,釋放出強烈而明確的政策信號。

從深圳、珠海、廈門等經濟特區率先起飛,到此後更多沿海城市的棋布星羅,我國改革開放已近40年,區域發展的路徑始自大城市的亮點式帶動,可是地區不平衡的難題仍然待解。培育若干新增長極,做大區域厚勢,推動協調發展,才是中國經濟大棋局的必然選擇。

“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建設兩大戰略的提出,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區域發展的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即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不是僅僅聚焦區域發展差距,而是更重視區域發展的內在聯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來明這樣解讀。

當前,各省份經濟增速高低不同,但一些積極變化已開始顯現,例如東北地區主要經濟指標逐步趨穩。今年上半年,吉林GDP增長6.7%,與全國平均水準持平;黑龍江、遼寧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均較一季度有所提高。

習近平通過調研為下一步的發展定心定調定計,思想指導高屋建瓴,謀篇佈局巨細周密。只要各地咬定青山不放鬆,堅決貫徹新的發展理念,持續加力於供給側結構 性改革,就有望逐漸縮小差距,實現以點到線、由線及面、連接成軸的全國一盤棋,在“十三五”期間打造出區域經濟的“升級版”。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港大学毕业生全职空缺首季减三
港大学毕业生全职空缺首季减三◆大学联校就业数据库(JIJIS)的最新数字显示,今年首季向大学毕业生提供的全职空缺只有1.6万多个,较去年同...
蔡若莲:港生PISA的表现持续理
蔡若莲:港生PISA的表现持续理蔡若莲(前排右九)与其他地区的代表合照。(政府新闻处)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当地时间4月17至19日在马耳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