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旅遊休閑 > 详情

译码中国式现代化|天人合一是中国式现代化重要标准

2022年10月25日 13:31:17  來源:文汇网

(香港文汇报记者 赵一存 北京报道)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内地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在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表示,实现这一目标,美丽中国是重要建设内容和衡量标志之一。他们认为,西方国家通过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而获取的现代化,造成了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中国式现代化不可能也不会走西方老路。在新征程中,中国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高度,谋划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协调统一,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之间的关系。

江苏园博园是在废弃矿坑上建造而成,通过治理采石宕口、活化工业遗存,废弃矿坑蝶变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桃花源」。 数据图片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部生态文明建设教研室副主任郭兆晖接受香港文汇报采访时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也是区别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杨开忠表示,中国取之以时、取之有度、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根植于国人世界观和方法论。与此同时,中国与西方式现代化也存在诸多不同,西方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中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使中国式现代化能够从根本上体现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要求,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其次中国人多地少、生态脆弱、灾害频繁对现代化构成重大挑战,中国式现代化也因此必须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走资源节约、生态安全、环境友好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已具超越传统发展模式的能力

杨开忠说,西方式现代化在其推进实现时,人类社会活动规模相对地球承载力很小,不存在生态系统极限挑战问题。但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时代,人类活动已经逼近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极限,生态挑战日益尖锐,因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和基本特征。

西方国家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实现了碳达峰,但中国尚未实现碳达峰,故此要人为加速进程,“难度很大,但要迎难而上,实现承诺。”内地知名专家、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接受香港文汇报采访时表示,二十大报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到新高度,为下一阶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马军认为,要将人与自然视为生命的共同体,在保护和修复自然的同时夯实发展的基础,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协调统一,最终构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他亦强调,在迈向现代化道路上,中国已经具备了超越传统发展模式、以新的更和谐的方式发展的能力。

将量化碧水蓝天保卫战指标

“当下是‘十四五’中期,将进入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爬坡期,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坚持以提高环境质量和促进高质量发展为核心,解决水、大气、土壤、固体废弃物、生态等领域的存量问题,推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用更高的标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马军指出,中国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也遭遇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目前来看,在新冠疫情、能源短缺、地缘政治紧张等国际形势下,协同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际上也面临巨大挑战。

不过,中国在过去十年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亦作出巨大政策调整,因而两者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马军认为,中国在环境治理方面一直在量化标准,下一步要从具体层面量化指针,比如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土壤的污染防治等。

推动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我们最关注的就是中国如何实现公平的绿色转型,如何将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起来。”世界资源研究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尼鲁达·达斯古普塔认为,中国的做法和经验将给全球带来巨大借鉴意义。

“生态环境问题源于发展,也必须在发展中解决。”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举例说,产业结构调整实际上正是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与发展紧密结合,并找到二者最大协同点。他相信,生态环境保护会创造出新需求,进而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马军表示,未来发展大的方略要以减污降碳为主要抓手,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加快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做好国土空间布局,优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统治理。

【特稿】路通了树还在 动物迁徙也无碍

(香港文汇报记者 周亚明 贵州报道)“我在这里当保安 ,又可以好好守着这棵树了”,在去年才建成通车的德江至习水高速公路桐梓段水银河收费站当保安的黎开清,是贵州省桐梓县木瓜镇木瓜村大坪子组村民。收费站的进出口是黎开清家老房子坐落的老屋基。高速公路开建之初,黎开清搬离了村子却一直挂念着老屋百十米开外的一棵传说已有千年树龄的黄葛树。

水银河收费站俯瞰。清晰可见图中右偏下的黄葛树,以及更远处的水银河。桐梓县融媒中心供图

因为树龄古远,村子里的老人也说不出所以然,从黎开清记事起,这棵黄葛便被村民当做神祇用来祈福,不仅枝干被披红,村民也经常带着猪头和香烛拜祭。在高速公路建设之初,黎开清曾听到传说有人要把树给挪走,直到高速公路开通,他的心才逐渐放下来——黄葛不仅没被移动,还被建了一个半径十米开外,离地半米左右的圆形水泥花台,又回填了两三米深的厚土。

事实上,黎开清最初的担心有点多余。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贵州,基础建设起步相对东部较晚,施工理念和技术的起点却更高。黎开清所看护的这条高速便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典范。在设计之初,便将环境保护上升到与工程质量和安全同等重要的高度,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投入使用。除了这棵千年黄葛,沿线的另外7棵千年树龄的老树,及南方珍稀树种红豆杉,也都得到贴牌划界、工程或生物措施等妥善呵护。此外,设计和施工方还预设了45座涵洞、14座跨线桥,供当地一百多种野生珍稀动物自由迁徙。

黎开清和千年树龄的黄葛树,只是近年来贵州在发展中大力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一个缩影,而贵州,又是中国近年来在发展中大力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一个缩影。

◆黎开清和他心心念念的黄葛树。 桐梓县融媒中心供图

如今的黎开清,不仅仍然可以在“老屋”守着这棵千年神树,闲暇时他用砖块砌了一条长十余米、宽一米多的便道,这样,人就可以走到树台,像小时候一样,在黄葛树粗壮而又茂密的枝干庇护下乘凉。他甚至可以用千年黄葛的视角,审视着这片土地,只是村民再也没有了难以绕出崎岖山路的千年困扰,笔直的高速公路飞架在山谷之上,而黎开清原来修建在山坡上的“老屋”,则成为了那些穿梭在云雾间汽车的必经之处。

责编:温倩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港大学毕业生全职空缺首季减三
港大学毕业生全职空缺首季减三◆大学联校就业数据库(JIJIS)的最新数字显示,今年首季向大学毕业生提供的全职空缺只有1.6万多个,较去年同...
蔡若莲:港生PISA的表现持续理
蔡若莲:港生PISA的表现持续理蔡若莲(前排右九)与其他地区的代表合照。(政府新闻处)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当地时间4月17至19日在马耳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