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国际瞭望 > 详情

“中俄國”配搭“中美國”

2016年07月21日 17:00:11  來源:香港商報網

【本報訊】據香港商報報導,“中美國”這個曾經新聞熱詞,雖淡出了國際輿論,但事實上的“中美國”仍是存在的。包括中國官方,沒有任何人會否認中美關系是中國對外關系中最重要的關系,也是中國利益最大的關系。中美之間巨大且仍然在增長的經貿投資關系,就是“中美國”事實存在的最好證據。但隨著6月25日《中俄聯合聲明》的發表,一直不被外界看好的“中俄國”,似乎也開始浮出水面。盡管中國官方輿論對此事的定調非常低調克制,聲明本身就宣稱“不具結盟性質,不針對第三方”,但這並不影響一個更加緊密的中俄關系的形成和發展。就中國而言,一個在全球政治上有更多共識的“中俄國”與一個經濟上有更多“共利”的“中美國”,非但不是矛盾的,反而是可以兼得的。而一個雙軌並行、政經兼顧、左右平衡的外交戰略格局,似乎也正是中國要致力構建的全球新型大國關系的最佳答案。香港商報記者 龍鎮洋

“中俄國”利不在經濟

烏克蘭危機在2014年發生之後,俄遭到歐美國家的集體制裁和孤立,此後,俄陷入嚴重的經濟困難,油價暴跌,盧布崩盤,物價飛漲。面對困境,俄總統普京提出了自己的“重返亞洲” (Pivote to Asia)的東向戰略。在英文上,俄的“重返亞洲”與美的“重返亞洲”是一樣的用詞。而且在實質上,美俄雙方的戰略焦點都是中國。盡管關系完全不一樣,美民主黨政府是意在遏制和管控,而俄是意在爭取和求援。

中俄之間貿易總量小

但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中俄關系一直不被看好。中國國內和歐美的國際問題專家都不認為,世界外交舞臺上會出現一個類似於“中美國”的關系緊密的“中俄國”。著名的“軟實力之父”約瑟夫·奈在2015年初,就曾撰文認為“二十世紀的中俄聯盟是二戰結束、冷戰伊始時中國衰落的產物——即便如此仍只維持了不到十年。今天的中國十分強大,不可能與因為領導人的錯誤判斷而加速衰落的俄走得過近。”

看淡中俄關系的原因,首先是經濟利益。無論是俄還是中國,更大的經濟利益,都來自歐美世界。歐盟國家,不僅是俄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地、最大的投資來源地,也是油氣開發技術的來源地。在被制裁之前,俄與歐盟之間的貿易額,佔俄總的對外貿易額一半左右。

即使是烏克蘭危機發生的2014年,俄和歐盟之間的貿易額,仍接近俄外貿的半壁江山。2014年的數據顯示,歐盟依然是俄最大的貿易夥伴,2014年俄與歐盟的貿易總額為3773.6億美元,佔2014年俄貿易總額的48.2%;2014年俄同獨聯體國家的貿易總額為955.1億美元,佔2014年俄貿易總額的12.2%。俄海關總署發布數據說,2014年俄3個最大的貿易國分別是中國、荷蘭和德國。

中國的對外貿易額比俄龐大得多,但結構上與俄類似,歐美國家無疑也是中國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順差來源地。而中俄之間的貿易雖然處於穩定增長中,但總量非常小,在雙方的對外貿易中都只佔很小的比例。中俄貿易額最大的2014年,總量也不足1000億美元。中國海關的數據顯示,2014年雙邊貿易額較去年同期增長6.8%,達952.8億美元。中國從俄進口商品總值達416億美元,增長4.9%。與此同時,中國對俄出口總額增長8.2%,達到536.8億美元。但不幸的是,由於油價暴跌和俄經濟的衰退,2015年中俄貿易暴跌了接近三成。中國海關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俄貿易額為642億美元,跌幅為27.8%。俄對華出口為314億美元,下降19.1%。中國對俄的出口額為329億美元,下降了34.4%。

中俄存在政治共識

相比中國與歐盟和美國之間的貿易額,中俄貿易額確實只算零頭數尾。中國與歐盟和美國之間的貿易額,多年來都超過中國對外貿易額的25%,總量上自2012年之後,已超過了1萬億美元,中歐、中美之間的貿易額,都超過5000億美元。如果把經過香港轉口的貿易額再計算上,估計數量還要更大。中國能夠保持30餘年的外貿順差,也主要得益於對歐美的貿易順差。

僅僅是2015年,中國出口美國商品價值是進口的近4倍,順差達到驚人的3657億美元。這個數字不僅比中韓貿易總額還多,而且據說是有史以來兩國間貿易順差的最高歷史紀錄。要知道,俄羅斯方面在目前中俄關系最火熱的背景下所設想的中俄貿易遠景目標,也不過是2000億美元。而2014年5月,即在吞並克裏米亞後不久,俄宣佈與中國簽署了一份為期30年的天然氣協議,其總價值也不過是區區4000億美元。兩相對比,“中俄國”之間的經濟利益,確實遠遠無法與“中美國”相提並論。

經濟上的俄,與中國是完全不對等的合作夥伴。俄的GDP,在盧布崩盤前的2014年,大約是2萬億美元。2015年,大約是1.3萬億美元。這個數字,不僅低於G7集團中最小的加拿大和義大利,也低於韓國。美國至少有三個州,加州、德州和紐約的GDP都超過了俄,中國廣東的GDP,估計今年底也即將超越仍然處於萎縮中的俄。

中國人說,無利不起早。而在國際外交上,利益才是持久友誼最堅固的基石。不過,對於中俄這樣的國際大國,外交利益並不完全只體現在經濟上,還體現在政治共識、戰略平衡和世界格局的穩定。因此,以單純、直接的經濟利益作為中俄關系的唯一判斷依據,難免會陷入認知誤區。6月25日,中俄聯合聲明的發表和中俄迄今最為高調而且盛大的外交宣示,就是對這種單純、直接的經濟視角的判斷方式的最有力否定。

中國為軸 雙軌並行

2014年,內地政論家吳稼祥在闡述中國重構全球體系的“新天下”和習近平外交戰略的時候,用過一個《中國為軸,世界為輪》的精彩標題。盡管吳並沒有在他所闡述的“新天下”中提出“中俄國”的概念,也沒有把俄當成當今全球體系“新三國演義”中的一極,但他敏銳地察覺到習上任後出訪的第一個國家是俄。

據美媒統計,到今年6月25日中俄發表聯合聲明為止,習近平2013年上任以來與普京的會面次數已達到15次。第一出訪國和15次會面,是兩個非常有內涵的數字細節。

在吳稼祥的全球“新三國演義”分析框架中,三大主角分別是北美、歐盟和東亞,東亞當然是指中國。俄盡管雄心仍在,但已夠不成世界“新天下”三大主角之一,不過在世界的“新三國演義”中,卻是最可能為中國所借力的次主角。吳稼祥用了斯諾登事件、敘利亞危機和烏克蘭危機三個經典案例,來說明中國在全球外交捭闔中對俄的精妙借力。

筆者以為,在“中國為軸,世界為輪”的全球外交棋局中,俄除了可被中國借力之外,中俄之間還可有必要的“合力”——在習近平“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大國關系”的外交思想框架下,在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構建特殊的中俄關系。

中俄聯合聲明,其實就是這種中俄“合力”的正式登場。據人民日報統計,在中俄聯合聲明中,“支持”兩字出現了18次。在新華社不到1500字的新聞通稿中,“支持”出現了5次。盡管經濟實力上完全不對稱,但是作為聯合國兩大常任理事國,中俄兩國在全球政治上存在高度共識、在世界格局上存在高度戰略互補性、在維護全球戰略穩定上有強烈的共同需求。在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地區局勢動蕩的背景下,中俄加強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戰略協作配合,有利於維護國際法的權威性和完整性,可以為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穩定、為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作出重要貢獻。

不是中蘇聯盟的再版

高度互信、關系緊密的“中俄國”,當然不是歷史上的中蘇聯盟的再版,這點在中俄聯合聲明中已講得非常清楚。作為世界經濟的老二,崛起的中國不會自認“老大哥”,作為世界軍事能力的老二,雄心猶在的俄也不可能甘心當“一邊倒的小弟”。在“中國為軸,世界為輪”的“外交戰略框架下,關系緊密的“中俄國”當然不是“中美國”的替代品,更非具有排他性、對抗性的軍事結盟。盡管此時的中俄都臨著來自美國的戰略擠壓,但無論是俄羅斯也好,中國也罷,與美國的關系並非是冷戰時期的敵國關系。

從俄的角度看,“硬漢”普京並不希望在同西方關系惡化之際,留給世界依靠與中國的軍事合作才能抵抗美國打壓的印象。從中國的角度看,與俄結盟對抗美國,用一個沒有多少實際經濟利益的“中俄國”替代一個經濟利益巨大的“中美國”,無疑是極度愚蠢、幼稚的選擇。今天的中國,不可能重犯這種低級外交錯誤。

主要為中國國家利益

“中國為軸,世界為輪”的潛臺詞,換成美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的大白話說,就是“美國優先”。因此,無論是“中俄國”還是“中美國”,目的都是服務於中國的國家利益、人民利益。

中美建交以來,特別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形成的“中美國”,在過去的30多年中無疑為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特別是經濟利益。但是,在中美的政治互信和戰略互信已“見頂”、美對中國的戰略擠壓不斷升級的背景下,中國必須從自身利益出發,構建戰略對沖性的“中俄國”,以維護全球格局的穩定和中國的利益。在美一極獨大的全球格局中,“中俄國”聯手協作,共同對世界秩序進行重塑、共同參與世界管理、共同推動世界格局的多極化,比各自單獨行動會更有效果。

對接夢想 盤活歐亞

中俄的緊密抱團協作,首要目標是協調雙方立場、共同回應美的戰略壓力,而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從動因的角度說,驅動中俄抱團的,是當前美對雙方的外部戰略威脅,而非雙方可以長遠共用的利益吸引。這也就是歐美國際問題專家看淡中俄關系的根本原因,因為他們相信,缺乏長遠穩定的共用利益的國際關系,都是不可持續的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這種判斷,確實符合歷史事實。因此,“中俄國”的關系構建,須找到可以長遠共用的經濟利益的支撐點,否則就會象約瑟夫·奈所預言的“行而不遠”。

為拓展新的經濟發展空間,習近平為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的大戰略,而普京則在此前為前蘇聯國家的經濟合作規劃了“歐亞經濟聯盟”的藍圖。從地理上看,“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存在很大程度上的重疊,特別是在中亞五國。

由於前蘇聯歷史的傳統影響,中亞五國與俄的關系非常緊密,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還是軍事,仍然深受俄影響。俄也視中亞五國為自己的勢力範圍,並且在其中三國維持強大的軍事基地。不過,在經濟合作上,中亞五國無疑更傾向於具有強大購買力和對外投資能力的中國。長遠而言,中國對中亞五國的影響力超越俄,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盡管俄對於中國的進入中亞存在懷疑和焦慮的聲音,但由於中國高度尊重俄在該地區的傳統影響力,因此迄今為止,“一帶一路”的“中國夢”和“歐亞經濟聯盟”的“俄羅斯夢”,在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非常暢順地對接。

建立大歐亞夥伴關系

在中俄聯合聲明之後,中俄雙方簽署了30多項合作檔,涉及經貿、基礎設施、技術創新等多個領域。在接下來的會談中,習近平和普京不但共同為雙方的經濟夢想對接打氣加油,而且還更進一步提出了“建立大歐亞夥伴關系“的設想。 這可以看作是“一帶一路”和“歐亞經濟聯盟”融合對接的升級版,未來將包括歐亞經濟聯盟、印度、巴基斯坦、中國、獨聯體各國和其他國家共同參與。與此同時,上合組織接納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加入,已是沒有懸念的事情,媒體猜測下一個重要的新增成員,可能是伊朗。

很明顯,一個以中俄為”群主“的”大歐亞政經朋友圈“正悄然形成,未來的關鍵問題,就是大歐亞朋友圈夥伴們如何一起賺錢、多發紅包了。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特首:港拚经济列四重点
特首:港拚经济列四重点◆李家超说,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后,政府全面拚经济会从四方面重点工作着手。中新社 ◆今明两天有四...
光彩上合︱陈江涛会见中国广电
光彩上合︱陈江涛会见中国广电【本报讯】3月19日,中国广电新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长吐尔洪·阿不力孜,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