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鑒寶收藏 > 详情

“王刚砸瓷”应该得到彻底清算

2023年01月13日 14:15:03  來源:香港法治报

我们大家曾经对轰动全国、甚至于国外的“王刚砸瓷”(北京电视台的“天下收藏”栏目)节目记忆犹新吧?这档节目几乎是以一场官司为导火线宣告无疾而终。是否“无疾”?当然不是!

一、从这台节目的首席专家说起

因为砸瓷,翟建民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翟先生16岁打工进入香港古玩行业,大概是什么原因嫌自己文化程度太低,四十岁的古玩店翟老板进入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做了几个月的旁听生。

无独有偶的是,翟老板也是一位典型的凭眼力和记忆的眼学专家。这在他培养儿子的记载中可见一斑:在搜狐网的一篇对其儿子 翟凯东的报道中有这样一句话:“从小被父母鞭策,深知做古董需靠眼力、靠记忆。”,这句话与《明清瓷器鉴定》绪论里的凭“眼力”和“视觉记忆”如出一辙!我们在《论“眼学”文物鉴定的虚伪本质》一文中曾经说明,依靠“眼力”和“记忆”鉴定文物,完全属于唯心主义的“感觉论”。是“眼学”反科学的根本点。

眼学专家们有共性:

1、只凭肉眼,蔑视科学仪器,蔑视文物科学的研究和学习

在一档“王刚砸瓷”节目里,翟建民活灵活现地对主持人说:“我小时候在古玩店洗碗的时候,曾经拿放大镜看瓷器,什么也没看出来。我师父从背后拍了我一下脑袋说:你看个头啊!”,当场的眼学专家和王刚一起哈哈大笑,眼学蔑视显微观察瓷器的思想和情结溢于言表!

砸瓷专家里有马未都先生,他曾经说:“我现在看文物,很少有磨磨蹭蹭在那儿看半天的东西了,我就是看一眼,基本上瞬间就决定了。”“古董最终的判断,主要就是判断这个东西的真伪......这个判断,当你达到顶端的时候就与学习无关了,你学不出来了,那么我自认为我在这一点上是非常敏感的,许多东西我一下子就看明白了。”“这个是教不会的”

这位马先生也是“自命不凡”,已经“达到顶端”了。人们都是“学无止境”“学海无涯”,他却是“与学习无关了”“你学不出来了”。相信再难学的学问,也是可以学习的。怎么唯独文物鉴定学就“教不会的”“学不出来”呢?!

“敏感”依然属于“感觉”范畴,“感觉论”尚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哲学理论,你的“敏感论”是超“感觉论”了吗?你在顶峰,就再也没有人能够赶上你、甚至于超过你了吗?我看你是个人迷信,眼学的发展结果必然是达到这样的迷信终结!

文物鉴定是一门学问很深的科学,一门交叉科学。既需要自然科学、也需要社会科学、更需要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但是我们的馬专家不需要什么自然科学、不需要科学研究,他的文物鉴定学问已经达到顶峰了。不仅如此,他还终结了这门科学,认为没有必要再研究再学习了。

人类在认识世界这个重大问题上,有着两种观点。一种是翟建民、马未都这样的终结论者,一种是认为人类认识世界是无止境的。人类只能不断地接近这个世界,但是永远也不可能穷尽这个世界。前者是地地道道的唯心主义认识论,后者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眼学专家喜欢用“一定”“肯定”这个字眼,把自己的唯心主义杜撰出来的真伪强加于文物科学、强加于文物的客观存在。

难不成你们离开这个世界之后,文物科学就不要发展了吗?文物鉴定就终结了吗?人类探索文物考古就停止在你们的脚下了吗?

2、对古陶瓷工艺一无所知

在一档“王刚砸瓷”节目里,翟建民被王刚问道:“这件青花,釉面昏暗,为什么还能鉴定为民国仿品?”,翟专家答道:“烧制温度低,可能也就是九百度甚至八百五十度”。稍微有一点古陶瓷工艺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样的温度下釉层还没有熔化呢,哪里来的青花?

在一次凤凰卫视电视台“锵锵三人行”节目里,翟建民说故宫博物院藏“瓷母”是分段烧、整体烧成温度是2280度,连最基本的古陶瓷乃至当代陶瓷知识都没有,两千多度的温度,任何陶瓷都烧成一滩泥了,哪里还有瓷器?

更为可笑的是,他在专门的视频谈古陶瓷鉴定时,说什么光绪款窑变釉瓷器是依靠“制字”的“衣部小”作为特征,来判断真伪的。而几乎所有光绪款书证明,根本不存在这样的特征!

在“王刚砸瓷”节目里,淋漓尽致地显示出翟建民孤陋寡闻、小见多怪、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不识泰山”的特点。一生见过几万件陶瓷,就自以为了不起,说什么他小时候打工一天洗二十多件瓷器,他是不会错的。可是你不知道在世界上仅现存的可以见到的中国古陶瓷就有上亿只!

“井底观天”、班门弄斧、一叶障目不识泰山,是翟建民这些人根深蒂固的顽疾。在节目里,外行语言一串又一串,堪称“出洋相表演”!读者们可以在这本书里一睹这位自以为是的“土专家”的“风采”。

著名的北京电视台居然请这样一位不学无术的古玩店老板来做所谓“首席专家”,据说国家文物局还请他帮助回收我国流失国外的古陶瓷文物,社会科学院还请他做客座教授。我国偌大的国家,浩瀚的文物,居然近百年来始终要依靠这些没有什么文化修养的、学历极其低下的古玩店(香港叫古董店)的学徒和老板来支撑局面。北京这里老板不行,就去香港再找一位翟建民这样的老板,岂非咄咄怪事?!真正是应了三国时期著名思想家阮籍那句“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名言了!也彰显了中国文物界、收藏界的悲哀。

其实,我国真正的古陶瓷文物鉴定专家是不乏其人的。例如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张福康教授,就是一位没有被国家文物局重视,他的真知灼见至今还被遍地的眼学“竖子”们所淹没的古陶瓷文物科学鉴定的科学家。正是在这位当代中国为数不多的古陶瓷科学家的著作《中国古陶瓷的科学》,给了我们挑战中国眼学的勇气和力量!

无独有偶,马未都先生也说了什么唐三彩1100度烧制的,因为他不知道釉上彩是怎么回事,烧到1100度时,所有的唐三彩都会流淌殆尽。

马未都先生还把青瓷颜色简单地归咎于含铁呈色问题,就不懂得还有与着色剂无关的“物理色”存在。如果遇到着色剂的变化,不懂得瓷器还有氧化还原工艺,你在真伪面前,就会如堕烟海。

3、肉眼观察古陶瓷只能获得总信息量的0.1%

人类可见光只占全光谱的4%。对于古陶瓷来说,可见光又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类。事实证明,微观可见光部分信息量更大。就是说,对于宏观的“眼学”来说,可见光传递来的古陶瓷信息最多也只有 2%了。其实,古陶瓷的光学信息又只占全部信息的 5%。其他的信息,例如化学信息、物理信息(物理信息包括光学信息、物相信息、结晶学信息等)、工艺学信息、老化信息等更显得重要。也就是说,眼学鉴定依据的信息量只有古陶瓷总信息量的不足 0.1%,而且这样的信息可能还有大量虚假成分。

依靠 0.1%的信息量去鉴定古陶瓷,你怎么可能相信其可靠性?用“一叶障目,不识泰山”来形容唯心主义眼学鉴定应该毫不过分。

二、从文物保护法看王刚砸瓷节目的实质

“王刚砸瓷”节目的确有“生死文书”,嘉宾签字后节目砸瓷不负法律责任。但是《文物保护法》第65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造成文物灭失、损毁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大法管着小法,因为你节目鉴定是错误的,因而砸毁文物,就一定是违法的。这里的关键是“鉴定错误”。

栏目组依靠的是这些无知就无畏的眼学专家们,而这些眼学专家的鉴定标准又都是明显错误的、反科学的、反客观存在的、甚至于是反历史的,这才造成了文物被砸的人间悲剧!

其实,眼学专家们在全国各地到处乱点鸳鸯谱,还有着不可告人的捞钱目的。他们不管自己懂不懂,逢机会就出场。出场费高得令人咂舌!收藏大众迫于缺乏收藏知识和文物常识,经常盲目地相信这些冒牌专家,把省吃俭用节约的钱财,以鉴定费、管理费、登记费、办斑费这些名目繁多的收费,以不费吹灰之力流入了这些伪专家和组织这些专家的公司的腰包!这些公司就包括假拍和拍假的大大小小的拍卖公司或文化公司、中心、集团一类的寄生虫组织。

三、眼学鉴定的致命弱点

我们已经多次指出了眼学鉴定原则上属于唯心主义“感觉论”范畴,其鉴定结果必然是如同其历史记载那样一错再错。眼学鉴定除了“视觉记忆”的“感觉论”基础,还有“形式对比”的方法论。

具体来说,就是拿他看到的所谓真品,来对比待鉴定的藏品。包括器型、款识、纹饰、胎釉五个因素的对比。倘若不一样,或者很不一样,那待鉴定品就会被判仿品抑或是赝品。这种方法论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1、不要说古陶瓷种类成千上万,即便是一个种类,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窑口、同窑口不同的时间(或时期),以及不同的师傅,也一定要产生一系列的不同的古陶瓷变化。以所谓的“标准器”去对比真伪,无异于以滴水去衡量沧海,无异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异于“一叶障目不识泰山”!

2、认识真品和分辨真伪,只是从肉眼看外表,即所谓上述的五个因素,去对比待鉴定品,而不是洞察古陶瓷的科学本质,也就是助熔剂对釉层,以及三氧化二铝对胎的一系列影响而产生的一系列特性和特征,只能是“盲人摸象”地关注“细枝末节” ,只能是“坐井观天”。

3、古陶瓷学是一门交叉科学,涉及到:化学、物理、光学、结构性、结晶学、物相学、历史、文化、民俗、审美、宗教等一系列自然、社会、美学学问,绝对不是看到的所谓真品多,就可以进行古陶瓷鉴定!这就是那些文化程度极低、科学常识极差,只是凭看了多少真品,就在古陶瓷学面前班门弄斧;还没有当学生,就急急忙忙当先生的眼学专家们从来也没有正确鉴定历史的根本原因!

“王刚砸瓷”砸真存伪是以上问题最生动的说明。眼学鉴定标准本末倒置、屡鉴屡败,自相矛盾、逻辑混乱、误导观众,是必然的结果。

三、眼学鉴定的逻辑错误

眼学鉴定的一条铁的逻辑是:与其所见真品(标准器)外观(还不包括胎和釉,因为眼学的胎釉概念是错误的)器型、纹饰、款识,对比待鉴定品,稍有差异就判断“不对”。但是他们不知道一个基本常识和逻辑是:

1、仿品是什么

顾名思义,仿品就是去模仿真品的。假如仿品与真品相去甚远,例如“器型不对”“纹饰不对”“款书不对”,那还叫什么仿品?

所谓“一眼假”,就是对比真品,仿品“一眼”就被看出来了,那还是仿品吗?更有甚者,一位业内有名气的专家,居然说:“不能细看,如果细看反而越看越真了”。这就是说,模仿真品的仿品不可能去杜撰,去与真品“标新立异”,如若不然那制假者还怎么去蒙人,去赚钱?

把“仿”与“仿品”对立起来,是眼学鉴定的最为严重的逻辑错误!这个错误导致:凡像“真品”的“仿品”就鉴定为真,凡不像“真品”的真品就鉴定为“仿品”。其结果必然是砸真留仿。

2、为什么眼学专家总是被仿品欺骗?

我们的眼学专家利用其“视觉记忆”来判断真伪,那真正的仿品一定能够与其记忆重合,就把仿品当成了真品!而千差万别的真品与其记忆不能重合,真品反而被当做仿品了。这个本末倒置鉴定结果的原因之一就是眼学鉴定用“一叶”当标准来衡量大千世界。这是眼学不可能正确的根源之一!

这就是说:仿品不可能让你“一眼”看出来,而真品却可能被你一下子判断为仿品。这不仅是因为你不懂得仿品是怎样仿制出来的,更重要的是你鉴定的出发点就错了,就是你的鉴定逻辑是错误的。

3、“王刚砸瓷”为什么总是砸真留假?

除了那些不懂得古陶瓷的眼学专家外行充楞外(无穷无尽的外行语言和无知的鉴定准则,例如胎质疏松是假、胎釉结合疏松是假、釉面亮青是真,等等),就是不知道自己只是“一孔之见”“一叶障目”,人家造假者就是抓住了你的这个致命弱点,不骗你骗谁?“北魏陶俑事件”“马来西亚华侨事件”“金缕玉衣事件”“毛晓沪两次试假事件”“三秋杯事件”等等,还不够说明问题吗?难道你还能相信850度烧青花、1280度烧粉青釉和2280度烧瓷母的冒牌砸瓷首席专家吗?

当真正的真品出现在你的眼前时,因为不学无术、孤陋寡闻和坐井观天,就会这也不对、那也不对,抡起锤子就砸,岂有不错之理?

总而言之,眼学专家们之所以一错再错,一是不学无术、鉴定标准本末倒置;二是逻辑错误,不知道什么是仿品、什么是中国古陶瓷的浩瀚大海;三是少见多怪、井底观天、“一叶障目不识泰山”!

四、荒谬的砸瓷理由

砸瓷理由之荒谬、之反科学、反历史、反客观事实,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请看:

1、“器型不对”

翟建民说鉴定的第一和最重要的标准是“器型”,可是全部的以“器型有问题”砸掉的藏品,偏偏与故宫博物院古陶瓷文物图谱标注的“标准器型”相符合!相反的翟建民等的器型却是没有多少客观存在来证明。我们不能说故宫博物院藏品是古陶瓷的标准,但是至少利用故宫博物院的藏品这个铁的客观事实,可以来驳倒这位不可一世的老板!

2、“胎质疏松”

翟建民为首的以“胎质疏松”砸瓷的专家们已经发现,看底足误认为疏松的藏品,砸开后却都是胎质紧密细白。尤其是王春诚专家在节目里说了句大实话:“现代胎质坚硬”。其实,从古陶瓷漫长的历史来看,越是胎质疏松的藏品越可能是真品。相反,如果胎质特别的坚硬密致,那倒很可能是仿品或者赝品。因为要故意把仿品制成胎质疏松,是要提高成本的。在这个鉴定原则上,砸瓷专家无一例外地被客观事实所打倒。

3、“化学颜料”

首先,所谓“化学颜料”用在瓷器上是一个荒唐可笑的外行名称;其次,是因为翟建民等砸瓷专家不了解清代从康熙开始就引进“工业提纯颜料”(洋彩),到了光绪时期,景德镇制瓷采用“洋彩”已经普及的历史事实,也不懂得所谓“化学颜料”在清三代瓷器上表现,却毫无道理地把一批精美的藏品砸在王刚的锤下!如果把颜色鲜艳的“工业提纯颜料”制造的瓷器砸掉的话,那么故宫博物院的古陶瓷至少要砸掉三分之一。因为故宫博物院藏光绪年间的瓷器最多,而光绪年间景德镇已经普及了“工业提纯颜料”!

4、“画工拙劣”

以翟建民为首的砸瓷专家们,他们没有什么美术、甚至于审美常识,讲不出任何纹饰理论,却敢班门弄斧、胡编乱造出所谓“画工拙劣”这样的帽子,扣在自愿参加砸瓷节目的持宝者藏品头上,让可能的国家重要文物蒙不白之冤。他们对画工理解之可笑之外行,我们在相关的案件里有所论述。

5、“做旧明显”

我们曾经考察了做旧现场,做旧老板和个人最起码的做旧技术要求,就是不能肉眼看得出做旧破绽。连不是专业做旧的马来西亚魏华侨作的全部作品,都蒙住了全部国家一级鉴定专家的“眼力”超凡的眼睛,更何况是他们的这些砸瓷的学生呢?所谓“人工做旧”和“做旧明显”只不过是哗众取宠和“皇帝新衣”而已。

我们曾经专门把故宫博物院一级藏品的图片托熟人发给到北京最著名的拍卖公司专家掌眼,他们居然意见一致地回复以“一眼假”“胎质疏松”“明显做旧”,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眼学唯心主义使然啊。

砸瓷是中国文物的第二次浩劫、是中国文物的悲哀、是电视媒体的耻辱、是眼学招摇撞骗的活报剧。

在大量的铁一样的事实面前,北京电视台、央视“一锤定音”、国家文物局、国家广电总局,你们就这样消声匿迹了吗?!

五、眼学鉴定是假货泛滥的根源

眼学鉴定采取的“一叶障目不识泰山”的方法,把复杂的古陶瓷简单化、把严肃的科学“视觉化”、把波澜壮阔的文物历史“标准化”“制式化”。正是他们给制假者指明了造假方法和方向:例如某朝某代一定是什么什么器型和特征,那么造假者就会神领神会,完全按照你定的鉴定标准和制式去仿制。遭殃的也正是相信你们说的标准和制式的收藏大众,就去买假。骗人的假货就这样满天飞了!

尤其是在央视、北京台,这样的著名电视媒体上宣传的鉴定标准,很容易让收藏大众上当。因为绝大多数老百姓不知道你们的底细和内幕,出于对中央政府和共产党的信任,认为这样权威的电视台不会欺骗老百姓,对这些伪专家也就坚信不移。伪专家在这样的电视台上胡编乱造,其严重后果不是让人不寒而栗吗?!

六、眼学鉴定局面也是政府失职的结果

国家文物局应该知道,文物是一门科学。这门科学除了需要历史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更多的是需要自然科学知识。鉴定队伍应该以自然科学专长(例如张福康这样的科学家)的文物科学家为核心。在国外发达国家,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就出现了文物科学的博士和教授阶层,而我们国家直到目前为止还是“卖大力丸”式的眼学叫卖在占领文物鉴定市场。

在我国大学凤毛麟角的文物专业里,还没有设立自然科学的哪怕是最基本的物理、化学专业。例如,故宫博物院现在的古陶瓷研究所所长还是学美术的专家;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专家副院长和北京大学最著名的考古专家居然被一位不懂文物的骗子引导入“金缕玉衣”的陷阱而不能自拔。

不管怎么说,无论是国家文物局亲自领导,还是国家文物局支持的中国文物的重大鉴定,一次接着一次地失败,政府难推其责、难辞其咎!

七、“王刚砸瓷”必须彻底清算

我们想要彻底揭露“王刚砸瓷”节目的荒谬绝伦、漏洞百出、自相矛盾、本末倒置,彻底清算其恶劣影响和对中国文物造成的重大伤害。但是,当我们要去电视视频查找证据时,突然发现网上“天下收藏”的绝大部分视频被删除。我们写书批判眼学是要有充分证据的,这一下证据收集困难了。但是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些外网的视频,在看到二十多集五六十个案例后,我们发现砸瓷的理由重复来重复去,就是那几句“胎质疏松”“做伪明显”“器型不对”“化学颜料”“画工拙劣”,真可谓眼学砸瓷专家已经是走投无路、黔驴技穷地步了,批判和清算起来也就容易了。

想到了与砸瓷的眼学鉴定几乎一模一样的“一锤定音”古陶瓷鉴定还在继续,而且想到《眼学还在贻误中国文物鉴定》,砸瓷栏目贻误中国虽然过去了,但是眼学的“阴魂不散、遗毒尚存”。现在的眼学还在央视上继续贻误中国文物鉴定。

王刚在电视节目里,总共砸毁了三百多件“文物”。之所以打“”,是因为电视观众不能近距离观察砸瓷过程,所以我们无法断定砸毁的三百多件都是真品。但是,我们已经证明,眼学专家们鉴定标准里真伪都是颠倒的,所以可以判断被砸瓷器大部分应该是真品。例如首都博物馆展出的被砸三十多件瓷器,经近距离观察和科学分析判断,被证明是真品。

“王刚砸瓷”不仅仅是给我国文物考古、文物保护、文物收藏、文物市场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和严重后果,而且其唯心主义鉴定思想、反客观、反历史、反科学的余毒仍然在毒害全国的收藏大众、文物爱好者、文博人员。如果不能彻底对其造成的灾难进行清算,其余毒将危害到我们整个国家。

清算“王刚砸瓷”必须从古陶瓷基本常识开始,从古陶瓷科学知识开始,逐一清理参与这项电视节目的专家们的一系列错误观点、错误标准、错误结论,尤其是首席专家翟老板和那位自命不凡的“收藏大家”。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作者:蔡礼君)

责编:温倩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往来港澳更方便了!“一签多行
往来港澳更方便了!“一签多行自2024年12月1日起,深圳市户籍居民和居住证持有人可以申请办理赴香港旅游“一签多行”签注。图为莲塘口岸出境...
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
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本报讯】11月5日,2024第二届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地标大会”)在海南博鳌如期召开。本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