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中醫養生 > 详情

北京大學有一個中醫學社,社員們學習中醫知識、推廣中醫文化,樂在其中。他們說,對中醫的熱愛與敬畏永遠不變——

北大中醫學社:十年不改中醫情

2016年05月24日 09:57:41  來源:中國中醫藥網

【本報訊】據中國中醫藥網報導,“浮為風虛芤失血,滑為吐逆實為熱,弦為拘急緊為疼,若是洪來多發熱。”下午五點十分,北京大學靜園草坪西側,一群年輕人齊聲誦讀《醫學傳心錄》,這是北大中醫學社的社員們正在進行每天的晚讀功課。

2012年,學社選取中醫典籍中的基礎性內容編印成冊,晨讀晚讀時,先齊讀相應篇章,再由專人講解。錢子陽是本次晚讀的講解人,實際上,這個大二的小夥子加入學社還不滿一年。2010年入社的大師兄王翌頻頻點頭,偶爾插幾句話,談談不同見解。

這次普通的晚讀課,足以令人感受到北大中醫學社的傳承。“瞭解中醫,享受中醫,弘揚中醫;修身明道,傳承國粹,濟世利人。”秉承這一宗旨,北大中醫學社步入了建社的第十個年頭,一方面致力於向全校師生和社會公眾普及中醫文化,另一方面組織學社成員研讀經典、學習醫理,不僅培養社團骨幹,在社會上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

大講座:普及推廣中醫

“對中醫前途與國人健康的憂患,讓我們心心相通”

北大中醫學社脫胎於北大禪學社的“中醫研習班”。為了更好地研究和宣傳中醫,2005年秋天,研習班的骨幹們籌建了北大中醫學社。“對中醫的熱愛與對生命本源的探求,讓我們走到一起。”學社的發起人、首任理事長王正山說,“對中醫的前途與國人健康的憂患,讓我們心心相通。”

學社草創,急需擴大自身的影響力,組織大講座成了學社初期的重點活動。大講座向校內外各界人士開放,意在普及和推廣中醫理念,破除對中醫的誤解與無知。

大講座的魅力首先來自於主講老師們的精心準備。“老師直接影響課程的品質和聽眾的收穫。”老社員們說,“好老師始終是稀缺資源。醫理醫術、人品醫德、思維表達,種種因素都要考慮到。”可喜的是,中醫學社邀請的主講老師,皆是中醫界仁心廣大、勤勉有為之士,其中不乏陸廣莘、郝萬山等德高望重的前輩。王心遠的《醫學三字經》系列講座、杜冰的經絡系列研討等精品課程廣受好評。

回想起大講座的熱鬧場面,中醫學社第二任社長俞燕明言語間透著自豪:“中午在三角地立一塊牌子,說晚上有中醫講座,用不著做別的宣傳,一百多座位的教室就能來三四百人,講臺兩邊都坐著人。一些校外的大爺大媽都成了學社的‘腦殘粉’。有時學社需要資金列印教材,這些朋友們二話不說就掏錢支持。”

如今,資訊社會高度發達,網路課堂層出不窮。北大中醫學社的大講座數量雖有所減少,但依舊深受歡迎、場場爆滿。

小班課:回歸學術臨床

營造培育“大醫”土壤

隨著學社組織架構的不斷完善、中醫社會地位的不斷提高,北大中醫學社的活動重心逐漸由對外普及推廣,轉移到內部學習提高。為增強學社骨幹閱讀領會中醫經典和診療實踐的能力,開展晨讀、晚讀、小班課學習,成為近幾年來學社的主要活動。

“大講座總是深入不下去。”學社的發起人之一孫燾回憶,“我們請來的老師也有一些不滿意,‘怎麼總講那些最入門的內容?’但如果我們提高大講座的深度,聽眾又不會接受。所以我們在大講座之外,又開辦了每週一次的小班課,回歸學術與臨床,關起門來自己學習。”

其實,北大中醫學社成立之初就確定了兩項宗旨,一是普及推廣中醫,二是培養“儒醫”“大醫”。學社希望通過多年的努力,營造培育“大醫”的土壤,以中醫為門徑,體認古學,廣結善緣,共同復興天人之道、身心之法、福慧之學。

要實現這些宏偉的目標,骨幹社員必須有扎實的醫理基礎和過硬的臨床技能。小班課或外請老師講授,或由社員自行討論,培養社員對傳統中醫的深刻理解以及對臨床技能的基本掌握。

王正山還在北大讀書時,就已經跟師脈診、開方、針灸、按摩等。在很多社員眼中,他的臨床實踐水準已不輸於科班中醫。目前,他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院長張其成門下攻讀博士學位。更年輕的社員也會把學到的中醫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為親朋好友解憂除疾。一次考試前,錢子陽的一位好友咽痛驗證忍,錢子陽給他進行了簡單的放血治療,收效顯著,這位朋友考試時完全沒有受到影響。

在學社:改變生活思維方式

“中醫是一種生活方式”

社員們加入北大中醫學社的初衷雖然不盡相同,入社之前對中醫的瞭解程度也大相徑庭,但談及加入學社給自己帶來的變化,他們的答案非常一致。

首先是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學社第五任社長周素麗深有感觸:“很多大病都是從小病開始,慢性病大多都是生活方式病。從某種意義上說,中醫是一種生活方式,按照這種方式去生活就不會生病。”錢子陽說,在中醫學社學到很多方法可以讓自己生活得更舒服。“比如我吃完飯之後不會馬上去看書,而是蹲一蹲,幫助消化。”

社員們更為看重的是思維方式的改變,錢子陽認為中醫學社改變了自己的三觀。“我是物理專業的,物理是講理性、講邏輯,探求永恆不變的規律。但是中醫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看重整體,看重萬物之間的聯繫,以一種不斷變化的眼光觀察事物。”社員周蘭珺則認為,中醫和佛、道都有很大關聯,接觸中醫多了,人的心態也更加豁達。

北京大學中醫學社是北京的綜合性大學中最早成立的中醫類社團。時至今日,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高校均已成立中醫社團,北京林業大學等一些高校的中醫社團也在籌建之中。這些綜合性大學中醫社團的主要活動與北大中醫學社別無二致,對外宣傳普及中醫知識、對內提高社員中醫素養,只是側重點有所不同。

但北大中醫學社仍有其特殊之處。對十年間學社社員的專業分佈做一粗略統計,就會發現,來自物理學院的社員數量遠遠超過其他學院。“物理學處於自然科學的前沿,它和中醫在氣質上相互吸引。”孫燾覺得這很耐人尋味,“自然科學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碰撞,可能會給我們帶來更多收穫。”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港大学毕业生全职空缺首季减三
港大学毕业生全职空缺首季减三◆大学联校就业数据库(JIJIS)的最新数字显示,今年首季向大学毕业生提供的全职空缺只有1.6万多个,较去年同...
蔡若莲:港生PISA的表现持续理
蔡若莲:港生PISA的表现持续理蔡若莲(前排右九)与其他地区的代表合照。(政府新闻处)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当地时间4月17至19日在马耳他出...